笔趣阁

笔趣阁>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18章 还是得靠奴隶制(第2页)

第518章 还是得靠奴隶制(第2页)

汪大渊点了点头,当即掏出了那本鲁锦给的黎洲方物图志,翻开菸草那一页,向祭司展示,问他此物是不是就是他们抽的那东西?

祭司见到那精美逼真的图画,当即点了点头,汪大渊大喜,又向祭司询问哪里可以弄到这东西,自己愿意用商品交换一些。

这祭司虽然和他们语言不通,但也能看出汪大渊等人想要什么的样子,看在他们送了这么多礼物的份上,当即叫手下给他们找了一个商贾,让那商贾听从他们的安排,汪大渊想要什么,就让这商贾帮他们找什么。

如此一来,接下来收集种子的任务就方便了许多。

那商贾给他们找来了许多汪大渊想要之物,比如干辣椒种子,红薯和土豆更是收集了数十个品种,向日葵和生种子也被他们找到,他们还顺利的找到了当地的橡胶树。

远望號船上带的就有几名割漆匠人,他们按照鲁锦在图志上教的割胶方法,在当地的橡胶树上试验了一下,果然只用一天就收集了不少乳胶,等这乳胶自然凝固之后,將里面的水分挤出去,就得到了一个白色的如同泡沫般的乳胶糰子。

陈友谅不禁疑惑道,“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

“此物列在陛下点名必带之物的前四,和玉米、土豆、红薯一样都是必带之物,听说有大用,不仅可以製作车轮,让马车跑的更快,还能用来做別的东西,总之妙用无穷,是必须带回去的东西。

“但是当地土人又不种这种橡胶树,我们想要收集种子,只能等到这些橡胶树结果了,这样一来,恐怕咱们今年就回不去了。”汪大渊当即道。

陈友谅闻言顿时一滯,当即问道,“今年十月份之前收集不齐吗,还要等到明年?”

“当然,这才哪到哪啊,还有这里的没找到呢,陛下说黎洲陆地是长绒,还是什么草,咱们国內现在种的都是天竺的树,其实並不適合推广种植。

“也就是说,咱们一日不把这黎洲的陆地长绒带回去,国內就一日不能推广种植,这事可关係到北方百姓御寒和漠北用兵,还有咱们能不能在辽东和漠南漠北站稳脚跟的问题,非得找到这里的种子不可。”

陈友谅闻言顿时嘆了口气,“那就找吧,反正来都来了,也不差这几个月。”

於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汪大渊便多次贿赂那个祭司,不仅从阿兹特克获得了香蕈港周边的土地,允许他们在那里居住建港,还获得了在当地经商的权利,以及买卖当地奴隶的权利,条件就是汪大渊他们每年得给阿兹特克带一些礼物过来,汪大渊当然答应。

接著汪大渊等人就先买了数百奴隶,带回香蕈港,让那三百个流放来的汉人教他们使用工具,开始在香蕈港的河流旁边开垦土地,而这些买回来的奴隶则负责耕种玉米和红薯土豆,还有远望號船上带来的一些中国的种子,比如大豆之类的东西,至於水稻和麦子,那玩意只能慢慢改造农田,等明年再进行试种了,今年已经过了农时,不一定来得及。

得知不用自己耕田,只用在这里做管事,那三百个流放来的死刑犯顿时兴奋不已,虽然他们肯定也要干活,但显然比那些买来的当地奴隶轻鬆多了,他们只负责技术指导,教会当地土人怎么干就行,剩下的重活累活全都交给那些奴隶。

之后汪大渊又以商业贸易的名义,从当地又买了几批奴隶,不仅给那三百囚犯每人买了两个当地土著女人做妻妾,还买了上千奴隶当劳动力,有负责种田的,也有负责帮忙干活烧砖盖房子的。

如此一来,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香蕈港的建设速度也快了起来,港口附近很快就有了大村落的模样,河流旁的农田也开垦了起来,玉米和红薯、土豆全都种到了地里,见到田里有了收穫,那些流放犯们也总算踏实了下来,有了女人有了田,这便算是安家了。

香蕈港的基地目前大致分为三块,围绕港口建设的营地是核心区域,只供那三百汉人,还有买来的妻妾居住,相当於內城,防卫严密,还派人轮流看守,另外还有负责干活的当地土著奴隶,住在外城,主要负责干活,但他们在这里也有房子,只不过城墙和房子大多都是用木头寨墙充当,看起来更像是个军营。

第三块就是几里外,河流旁边的农田,这里同样有几百奴隶负责耕种田地,其实就是个负责提供农作物的村庄,这里同样留了一队汉人士卒看守。

杨惠深知这些奴隶的重要性,他们现在太缺劳动力,就指望这些奴隶干活呢,所以也要求那三百汉人不要欺负他们,同时还在奴隶中选拔积极分子,只要学会说汉话,或者学会一门工匠技艺,就能把他们转为自由民,发放香蕈港的户口,不仅给他们分房子,还能帮他们买来女人结亲,从此和其他汉人不分彼此。

这种融入肯定是需要时间的,但他们现在也没什么其他办法了。

殖民的初期,肯定只有奴隶制这一条能快速满足劳动力需求。

之后汪大渊让陈友谅留在港口,然后带著王纵、杨惠、纳哈出等人去了一趟墨西哥城,一来让他们见识一下当地土著,熟悉一下当地环境,二来也是介绍一下这段时间结交的当地贵族和祭司,还有一些土人商贾给他们认识,这样就算汪大渊和远望號走了之后,杨惠和纳哈出也不至於在当地两眼一抹黑。

等带著杨惠和纳哈出熟悉了当地环境后,他们又带著当地的商贾去了香蕈港的村子,告诉他们地点,以后可以来这里安家定居,作为自由民存在,同时也方便他们来这里贸易。

杨惠他们手里可是有许多瓷器和铁器这种硬通货的,土著商人只要带回去,根本就不愁卖不掉,那些商贾当然十分高兴,纷纷表示愿意来这里贸易,这样就为香蕈港建立集市打下了基础。

之后汪大渊又和祭司谈成了一桩生意,他们先將割橡胶的法子交给当地的土人,然后再让祭司找商贾负责收割橡胶,运到香蕈港售卖,就可以从杨惠手中换取布匹、铁器、瓷器、茶叶、丝绸等物。

祭司得知消息大喜,这可是一门好买卖,今后有了这条渠道,將来他还会缺钱?

而且此举直接把祭司和香蕈港绑在了一起,结成利益共同体,有了这样的『大人物做保护伞,今后就没人敢打香蕈港的主意了。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