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26章 高丽来使(第2页)

第526章 高丽来使(第2页)

廉悌臣这才点了点头,“大王英明,有了大王这话,那臣就知道怎么做了。”

王顓也点头道,“那先生就儘快准备一下,早日出使明国,儘快將此事敲定,也省的国內一直人心惶惶,吾等也能儘快腾出手来治理国內积弊。”

“是!”

君臣三人商量好朝贡的策略,当下廉悌臣再不犹豫,立刻开始筹备出使大明。

公元4052年,大明建国二年,西历1355年,正月十五,春节刚过去没多久,廉悌臣就来到了鸭绿江畔的高丽一侧,然后渡江求见这里的最高长官刘福通。

刘福通很快收到消息,召见了廉悌臣,得知这人是奉高丽国主之命,来大明称臣纳贡的,当即说道。

“使者既然要出使大明,我主陛下却早有交代,若高丽来使,不可令其从辽东陆路入境,可派水师船只,护送其走海路至京师。

“所以使者就先在这里等上几日吧,本官这就给水师传令,让他们抽调一艘海船来接使者前往京师。”

廉悌臣闻言顿时皱了皱眉,“既然明军已经肃清辽东,两国又已接壤,何必还要如此麻烦,直接走陆路过去不行吗?从辽东泛海至明国京师,路上多有凶险,万一出了意外,那该如何是好?”

刘福通却淡淡的瞥了他一眼,“我主陛下既然早有安排,使者听著就是,既然是我们出水师船只,自会送使者安全到京师,反倒是你们,若无允许,私自泛海去京师朝贡,路上出了什么意外,我们可不敢保证。

“还有使者竟嫌海路麻烦,汝可知走海路最多不过二十余日,而走陆路却要纵跨半个大明,少说也要两三个月之久,究竟是使者说的麻烦,还是走陆路更麻烦?”

廉悌臣听到这话,再无话说,只能带著几十人的使团停在丹东等待。

其实即使刘福通不说,廉悌臣也能猜到鲁锦的用意,无非是不想让他们走陆路,纵跨半个中国,刺探中国的国情而已。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就足足等了近一个月,刘福通一直在找理由拖延,其实是提前派船给鲁锦报信去了,算著日子,等送信的船差不多到建康了,刘福通这才从旅顺调了三艘海船过来,送廉悌臣等人去建康,一艘负责载人,两艘负责护卫,以免路上遭遇倭寇。

就这样一直等到三月初十,廉悌臣一行人才终於走海路抵达了建康。

而与此同时,就在大明开国第二年的前三个月,建康的鲁锦这里也没閒著。

过完春节之后,他亲自传授的理综班再次开课,一群学生终於在鲁锦的指导下,在实验室里搞出了三酸两碱,並开始在实验室里小批量生產纯碱,专门供给玻璃工坊,然后用坩堝法,白水晶加纯碱,烧制出了高透明度,且耐高温的石英玻璃。

这下不仅化学实验器材有了著落,连望远镜这样的光学仪器也终於可以开始试製了。

不过只靠实验室里手搓的这点纯碱,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工业生產,这些学生们也正在鲁锦的指导下,尝试设计大明的第一个化学工厂,起码要做到能量產纯碱和烧碱再说。

另一边,秦淮河畔的火工工坊,也终於试製出了第一代的低压蒸汽机,原理与瓦特那个时期的技术一般无二,活塞往復式做工,冷凝器单独分离,离心式调速控制转速。

到三月份时,这台初代蒸汽机已经平稳运行了一个月有余,用来带动旁边的工具机车间做工,已经完全没有问题,於是鲁锦也立刻下了开始量產的命令,开始逐步更换几个官营铁厂的动力。

除了这些科技上的进展之外,之前被鲁锦下令,停山东德州过年的常遇春第九集团军,过完正月之后,也在二月开始南下,並於三月之前抵达建康,与朱亮祖的二方面军会师。

如此一来,参加南线战役的部队也就全部到位了,枢密院那边也在抓紧时间部署攻打福建和两广的事宜。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廉悌臣率领的高丽使团终於走海路来到了建康。

三月十二,也就是高丽使团到来的第三天,適逢周日,第二天就是每周一的大朝会,鲁锦还是决定先私下里小范围召见一下廉悌臣,看高丽都有什么条件,毕竟大朝会也就是走个过场,两国外交谈判这种大事,还真不適合放到朝会上公开谈论。

皇宫大內,內阁的一处偏殿里,鲁锦坐在上首,李善长和冯国用这两个宰相也在两侧,鲁锦这才让人把廉悌臣带了上来。

廉悌臣被侍卫带进来,只是略微打量了一眼,见到熟悉的鲁锦,当即叩拜道。

“外邦小臣廉悌臣,拜见中国大明皇帝陛下。”

“平身!”

“谢陛下。”

等廉悌臣站起身来,鲁锦这才笑眯眯的问道,“廉先生倒是来的挺早嘛,不知你们高丽国內的亲元派,如今清理的如何了?”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