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悍夫郎 > 90100(第25页)

90100(第25页)

吴楠道:“没错,家里听我的,外面听他的。咱还玩儿吗?这可怪有意思的,隆哥儿你说你脑子里咋啥都有?”

于庆隆说:“我也是想起往日里壮壮跟其他孩子们跳格子,这才想到这东西。”

事实当然不是,是他小时候经常跟爷爷奶奶玩这东西,所以熟得很。他家有好几套飞行棋,都是不同主题不同格数的。也不知爷爷奶奶怎么样了。

于庆隆短暂地出会儿神。

方丁满说:“再来一把!”

于庆隆却道:“父亲你们先玩儿,我有点饿,去烤几个水果烧饼吃。”

方戍道:“我陪隆哥儿一起去。娘,嫂子你们吃吗?”

方吴氏道:“我吃不动了。”

吴楠说:“我和你哥能一人吃半个。”

方丁满说:“我能吃一个!”

方戍笑道:“那我们多烤几个。”

这水果馅烧饼是他们年前准备吃食的时候于庆隆想出来的。用了家里的苹果,切成丁加了糖熬成苹果酱,之后放在发好的面片里包上,擀成比较薄的饼子,在炉子里烧。烧出来的饼外面干香脆,里面湿软甜,吃一块特别解馋。

方戍觉得这东西比糖饼还要好吃,毕竟带着果香气。

于庆隆道:“等下回咱遇上山楂果便买些,用那个再给你做点。那个肯定也好吃。”

方戍想到酸酸甜甜的味道,口齿生津。可是烧饼还没好,他便啄了于庆隆一口:“脑子里有趣的想法真多。刚刚那个飞行棋,可真是老少皆宜。”

“可惜年前没想起这回事来,不然应该能卖得不错。等年后的。”

“年后身子越来越重了,还做这些会不会太辛苦?”

“不辛苦,多些银子咱们在县城里买了房,万一真有个什么事,起码还有个去处。咱们买个稍大点的。”

农村有地,而且地还免税,遇到风调雨顺的年头那是真不错。可万一受了灾,连个避难的地方都没有,那就是身为农户最大的生存危机。还是得有个退路才行。而且淮通县是个大县,他还挺喜欢那里的。

方戍道:“那年后还打算写话本么?”

于庆隆说:“先不写了。我无论怎么写都还是得要你来润色才好看,这太耽误你的时间。你得为赶考做准备了,不能再把时间用在这地方。不过我可以先把故事提炼出来,往后咱们有空再慢慢弄。”

方戍觉得这样也行。就如夫郎想着在县里买房留退路一般,他考上举人也是留个退路。万一哪天买卖做不成,他还可以去弄个官当当,总还是要想法保护好家人。

小两口烤了六个烧饼,进屋之后看那四人玩儿得热火朝天,便又跟着玩了两把。后来吃的东西也消化差不多了,这才各回各屋睡下。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换了新装,人人都是副新面貌。而在乡下,基本就是玩儿和吃两项活动。

今天吃那家,后天吃这家,流动着摆饭桌。

一共五家,就连李正和胡波都弄了几桌招待大伙来一起吃饭。

胡波经历了不少磨难,心思变得更坚定,也比以前要明理了许多。这样跟性子偏柔软的李正在一起,正好也是个互补。有时李正不大敢拿主意的,胡波都会帮着一起做决定,俩人熟起来,便如亲兄弟,刚好能一起照应。

日子一晃,来到了十五。家家户户炸圆宵。于庆隆还跟方吴氏弄出了黑芝麻馅跟梨膏馅。梨膏是莫大夫教的,于庆隆在莫大夫的药方里看过。只不过他在制做的时候减了几味药材,所以吃起来还是以梨香味为主。

圆宵是炸制品,吃了多少会有些上火。过年大鱼大肉,来点梨膏馅的又能去去火,又能换换口味,大伙都喜欢得很。

方吴氏一看喜欢吃的人多,干脆又趁着有空多弄了一批冻上。

这天,方丁满早上吃了几个炸圆宵,喝了碗小米粥,接着便换了衣服还背个包袱。

“父亲您这是要出门吗?”于庆隆问道。

“对,要去镇上看看。年年这时候都有来卖牲口的大集。这不是你和秋哥儿今年都要生,再说你阿爹家里有头牛,干活也方便,他们便也想着买。我们打量着一起去集上看看。”

于庆隆没听他阿爹家里提过要买牛的事,可这倒的确是个好想法。他问道:“牛得多少钱一头?”

方丁满说:“产奶的牛得十二三两吧,揣崽的牛十七八两,耕牛约摸十两银子左右就能买头不错的。”

那买起来倒确实没啥问题。于庆隆又问:“那咱家买啥样的?”

方丁满也纠结呢:“儿夫郎你觉着买啥样的合适?我是昨儿个听你武叔说才知道这集今儿来。可我跟你娘琢磨半宿也没想好。你跟戍儿你们经常往来镇上,有头骡子是不是也方便些?要不再买头骡子?”

方戍说:“不用吧父亲,我们也去不几回。再说长捷总来回去镇上,不买骡子也成。还是得买牛。”

方丁满说:“可现在它是这么回事。产奶的牛不好看出是产了多久牛犊,万一时日久了那奶水可都没啥营养了。买一头揣崽的,养着是费些事,但能保证它能把咱家的娃儿喂好。”

方戍说:“那就买揣崽的。等下小牛犊了那牛犊也不用跟它娘分开,要不多可怜。反正孩子小嘛也吃不了太多。往后小牛犊大了还可以给方山哥家耕地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