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79章送归,将行
月末时,京城已鲜少见雪。寄宿在栖霞寺的师傅们于五日前被迎回庵中。
兰浓浓本欲亲往迎接,然自入宫之后身子愈虚,心有余而力不足。
她虽未亲至,却早乘马车往庵中查验。月台上那晚焚痕已无迹可寻,纵是她这知情人细观,亦看不出半分端倪。
幸而姑姑们知她元日出走寒气加重,闻她体弱不便冒寒出行,未多深究,只托碧玉捎来衣衫与平安袋,嘱咐勿要忧思,她们一切安好云云。
宫中虽燃地笼,然砖石终是温凉。她的寒气已侵骨髓,经不起那般折腾。纵被精心照料,亦仅能下地行走,不足百步便难支撑。
经这些日将养略有好转,仍不堪劳累。庵外石阶亦需随车带来的轿椅抬她上去。
与姑姑们相见后,兰浓浓未如常入佛殿参拜,亦未听劝去旧居暂歇。便是前番来查验时,也只止步月台周遭,若非姑姑们在此,她已半步不愿再踏此庵中。
“怎消瘦至此?手还是这般冰凉?”
“听香客言,前阵子太医院众医往尚书令府,说是为其夫人诊病。究竟是何情形?”
因庵中此前闭门,重开后未广为人知,连日尚无香客上门。故此刻众人皆在,见她愈发清瘦的病容与弱不禁风之态,无不忧心忡忡。
兰浓浓倚在云安姑姑肩头,沐着冬日暖阳,笑靥浅淡,语声慵懒:“姑姑们也知,这才多久?纵是神医再世,亦无这般速效之理。凡事总需循序渐进。不过是他与姑姑们一般心切,方请了太医会诊。”
“倒是我见姑姑们似也清减了些,可是因何事劳神?”
几人见她言语从容,神态宁和,整个人慵懒似猫,不见愁容,遂渐放下心来,只道是无事,许是她关切则乱。
然怎会无事呢?
虽已归来,殿宇俱全,庵院开阔,经卷如海,且落在浓浓名下,终究仍是权势者翻手可覆之地,与换处寄人篱下无异。
不过是众人心境豁达,不思空耗,方从容处之。
从前兰浓浓总有说不完的话,众人聚一堂中从无冷场。而今不知是倦怠还是病体之故,她言谈渐稀。
众人又叙说片刻,渐渐静默下来。
幸而几人近日修行皆有进益,纵心绪翻涌,面上仍是从容淡静,场面倒不显窘迫。
又过须臾,兰浓浓忽似想起什么,开口道:“姑姑们觉得,在此庵好,还是在玉青好?”
她说话时仍倚着云安,目光却流转于众人面容。云亭性子相对开朗,便含笑应道:“我等皆是修行之人。身外之地,并无不同。”
清风庵主亦缓声道:“万事万物自有其理。在玉青有玉青之得,在此处又是另一番修行。”
几人闻之皆似有所悟,纷纷颔首称是,口诵佛偈。
兰浓浓听罢浅笑。她自然未能从众人面上窥见什么,但只看自己言毕,静默片刻方有人接话,便已足够明了。
她如今身子倦怠,晨间总要至辰时方起。待用膳更衣至此,已近午时。有府中下人随侍,自不需庵中人着手备膳。
众人略叙片刻便被请去用膳。席间兰浓浓特意多用些,将众人布来的菜肴汤羹尽数用完。
膳毕,众人见她面露疲色,加之仍在服药,便催她回府歇息。兰浓浓未推辞,与几位姑姑一一相拥,方笑盈盈挥手作别。
自此之后,兰浓浓许久未再至庵中,只不时托人送信赠物。直至开春,碧玉送讯至庵内,言道若师傅们情愿,随时可返玉青,或留京中皆可,全凭众人心意。
事到如今,有些事,有些话,已无须明言,各自心照。她们的存在,早已成为那人制约浓浓的软肋。既无法相助,便不当为其拖累。
虽终究未能挣脱樊笼,然正如浓浓曾言,既已奋力争取过,余生便无“未曾尝试”之憾。
虽有挫折,然一言一行皆是修行。惟愿浓浓亦能大彻大悟,心神永守,余生无苦。
意返玉青的信笺传至手中,兰浓浓淡静的心湖骤起波澜,泪流满面。
二月二十五,是兰浓浓的生辰。
这一日,覃景尧特意告假一日,专心陪她。奇珍异宝、价值连城的礼物如流水般呈到她面前,又许她诸愿皆可,无有不应,却皆未能换得她一笑。
直至他取出那枚连心玉佩,每一道刻痕都是在她安睡后,于灯下凝神雕就。当温润玉饰轻放至她掌心,她垂眸静望,终于展颜,眸中漾开盈盈笑意。
他亦顺势向她讨了个待明年为他庆贺生辰的承诺来-
承平三十五年三月三,春风拂柳,宜出行。
妙峰山清云庵下停着三驾马车,每辆皆较寻常更为轩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