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向李世民直播我在贞观摸鱼 > 16第 16 章(第3页)

16第 16 章(第3页)

【大概也是因为这般不稳定的环境,所以游牧民族养成了一旦发生天灾就南下强夺汉人农民的习惯,因为他们知道汉人农民过得再怎么惨也比他们要好得多。】

【当然东突厥作为一方霸主,底子极厚,按道理不至于因为几场天灾就要亡国了,然而谁叫东突厥碰上颉利这么个大奇葩,竟然在这个时候搞起了改革!】

【东突厥虽然看似是个庞大帝国,但是实际上作为可汗的颉利能控制的也不过只有直属于自己的部落罢了,集权程度远不如秦以后实现中原王朝,颉利对中原皇帝的“说一不二”简直是打心底里羡慕。】

听到这李世民眉头一跳,颉利那个老小子竟然这么羡慕这么羡慕中原皇帝的大一统权势!

早知道的话,他肯定要利用一二。

此刻他已经猜到颉利会进行哪方面的改革,而那些改革又会导致哪些问题了。

改革对于一个国家向来是九死一生,除了帝王有坚定的决心,也需要天意成全。

但显然在天灾之时,改革无异于自找死路。

只是李世民心中也生出疑问,颉利是一个恐怕连汉字都不认识几个的突厥人,他不可能也不会疯到自己搞改革,定然有汉人臣子配合他,又会是谁呢?

少年也很快回答了他疑惑。

【这时他还碰上了因隋末战乱从中原逃跑到东突厥的汉人赵德言,赵德言十分会揣摩上意,很快被颉利重用,并且为颉利制定了类似中原集权话的改革措施,然而这一改就出了大事!】

【首先加强中央集权,这便削弱了其他部落酋长的权力,得罪了大小贵族。而后又倡导突厥效仿中原礼教,然而这却大大脱离游牧社会的实际。】

【颉利这人还十分自大,他的侄子突利可汗因为常常被颉利羞辱,还被强令征讨叛乱的薛延陀部失败,直接愤而率部降唐。薛延陀、铁勒各部也联合起来反抗突厥,推举夷男为真珠可汗,投靠了大唐。】

【当然颉利最逆天的还是天灾导致财政收入锐减,颉利不仅不去赈灾救济灾民,反倒还增加税收,导致底层民众破产,甚至卖妻卖子,进一步丧失了民心。】

【而反观大唐,虽然也受了灾,但是朝廷救灾给力,影响比突厥小得多,李世民在渭水之盟后更是进行军事改革,操练出了一只精兵强将。虽然李世民因登上皇位无法御驾亲征,但唐朝还有个同级别的李靖这位军神,优秀将领更是不计其数。】

听到这,贞观君臣基本上已经明白为何大唐能在短短四年内成功反击,果然大多数国家本质上都亡于自身,而不是外力。

只是他们的心情却并不特别轻松,君王昏庸,几年内便可以葬送大好江山啊!

这般想着,臣子们又都望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很快感受到了朝臣的目光,心中一阵无奈,他又不是颉利,定然不会如此。

但他很快又有些不自信,多少帝王年轻时英明神武,年老时便开始昏庸。

而且之前天音说大唐只控制了突厥几十年,如果从贞观四年算起,那距离他去世的时间帕耶不远了,该不会其中也有他的问题吧……

这般想着,李世民四年灭东突厥的兴奋荡然无存,只在心中暗暗发誓,他一定不能重蹈颉利覆辙,不然东突厥的下场就是大唐的下场!

殿内气氛沉闷之时,少年接下来的话却是十分轻快。

【说起来赵德言究竟是不是李二派去的间谍啊,不然这人做的事真是太抽象了,可以获封为搞垮突厥第一大功臣!而他在东突厥灭国之战后就消失不见再无记载,真的很像间谍做完任务就换个身份隐姓埋名。。】

【而且李二还有一个经常被众人忽略的优点,那就是信息面极大,情报工作极好,想要做到这点肯定派了大量的间谍,只可惜史书上没有记载,没有给“英雄”留下名字,李二凤你是不是怕丢了自己圣君的名头故意的!】

李世民嘴角一抽,果然少年正经不了多久。

不过那赵言德真不是他派的,在这之前他都没听说过这个人。

当然现在他知道赵德言这么个“人才”了,定然会尽快将人送到颉利面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