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们想了想,明白了李元齐的意思,
“王爷的意思是:这可能本来就是大周太子布好的局,就是为了要去边境?
“那他图什么呢?属下觉得说不通。”
“是啊,我们对上蛮夷,十战九胜,这一战就算胜了,也不是他的功劳。
“最多只是他去了一趟边境,体现出他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形象,但如此去冒一场那么大的风险,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他也不可能借西北的兵,西北的兵认的是军令,可不认他大周太子,属下以为,大周太子没道理这么做。”
李元齐喃喃:“这就是本王想不通的地方。”
在他看来,太多巧合了,实在令人可疑,但他又找不出这件事对大周太子的好处,来说服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的理由。
难道,真的是他多想了。
“传封信,给西北边境大军中我们的人,还有吴勇,了解一下边境的情况,顺便安排一下。”
幕僚:“是。”
很快,朝廷便收到了大周太子来的信。
龙飞凤舞的笔迹,和大周玉玺印章,上面对皇帝请缨,去边境视察一二,鼓舞士气,扬我军威,祝我军夺得胜利……
光看字,就能看出写字的人年少轻狂,有大家风范。
这是头一回,大魏朝廷直接接触到大周太子。
皇帝看着信上的印章,无比刺目,但看着信里面的话,却露出了奸计得逞的笑容。
当即传了李元齐去了御书房密谋。
李元齐把自己的担忧跟皇帝说了。
“父皇,这件事会不会有猫腻?”
皇帝并不认同他的想法:
“你在杞人忧天。
“哪怕真有猫腻,哪怕他真的想要去边境挣这场军功,哪怕他真的要这场军功的名声,朕便成全他。
“朕不怕他要,就怕他不要,无论他要什么都好。
“只要他去了军中,朕便有办法,让他名正言顺的死在边境,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他这一点小小的要求,朕不介意满足他。
“更何况,他更有可能没这么想,是被逼无奈,才不得不如此做。”
李元齐听皇帝这么说,也不敢再说别的,只能顺着皇帝的意思:
“是,父皇,儿臣受教了,那边境那边,是否要埋伏一二?”
皇帝:“自然,仗要打,而且要打胜仗,大周太子也要死。
“只要他死在边境,朕不介意给他一个高大威风的封号,承认他为国捐躯是个英雄,但前提是,这些东西,他要拿自己的命来换。”
说到这里,皇帝看向李元齐,语重心长的继续说道:
“有时候,对手想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要什么?
“只要能达到我们自己的目的,对方想要的东西,给他一点又何妨?”
李元齐低头:“是,儿臣谨遵父皇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