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说了一大堆,只最后一句说到了点子上。
这一点也确实是皇帝一直在犹豫的点,若不是因为这一点,他早就下了决定。
皇帝往底下扫了一眼,看向林望甫:
“林爱卿以为如何?”
林望甫上前一步,开口道:
“回皇上的话,微臣以为,这件事的重点,在于大周太子能不能回来。”
郭洪听着这话,有点诧异,不明白林望甫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大周太子能不能回来?
他看向首位上若有所思的皇帝,原本想问出口的话,直接吞进了肚子里。
这话他不明白,皇帝却是一下就反应过来林望甫什么意思。
林望甫向来是比其他人敢说的,而且林望甫知道他要对付大周太子的计划,也知道他想要处理李元齐的心思。
这句话,看似什么都没说,但其实已经把什么都说了。
他担忧的,就是自己和李元齐的对线,给大周太子抓了空子。
但若是:大周太子根本回不来,那他就可以一箭双雕把两个人都同时解决。
如果说郭洪的话是说到了问题的点子上,那么林望甫的话,就是说到了解决问题的点子上。
那他要想的就是:大周太子能回来的可能性有多少?
他看向通政司的大臣:
“边境那边可有消息传来,大周太子去到安城,可是带了军队?”
通政司大人回答:“没有,只带了一队迎亲队。”
皇帝面露喜色:“倒是胆子大。”
说着他便让李公公把舆图送了上来。
在看到安城和西南预备营距离的时候,眼睛冒光。
当即让人把兵部尚书陶正霈招进了宫。
传令下去之后,便一直在琢磨,若西南预备营的人对大周太子出兵,大周太子,绝无生还的可能。
他若派人去,贺喜都是幌子,主要,是为了要大周太子的命。
很快,李元齐便进了宫。
在御书房门口,遇到了陶正霈,在看到陶正霈时,他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打算。
陶正霈是兵部尚书,只有在要用兵的时候,皇帝才会让他入宫,而眼下要用的兵,只有一只西南预备役。
皇帝要对大周太子动手。
二人一同进了御书房,齐齐对皇帝行礼。
“儿臣见过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