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七十二军府
二月初,
尹阿鼠等欢欢喜喜去赴任,尹张二妃也终于返回洛阳。
李逸看着卢承庆递上的单子,她们走时把府库珍宝都带走了。“她们私下还拿走了不少,”
“没事,把那些物品拟个单子上奏天子便可。”
尹张看中了李神通等几位功臣在洛阳城外的田地,当然也没有人肯让给她们,两人走的时候也是带着不满的。
她们对李逸倒没多少不满,毕竟也给她们办了实事,只能把一肚子气都撒在淮安王府等头上。
“看她们样子,回京后只怕这事还没完。”卢承庆道。
“随她们去争,跟我们没什么关系。”
二月了,马上就又要开始春耕了,李逸比较关心的还是均田、春耕之事。
“侍中的仁政,还是让许多百姓喜欢的,如今不少百姓选择落户、授田,以伍、保形式展开互助,”
这话言外之意,就是还有许多百姓,尤其是一些流民,选择做贵族豪强地主们的部曲佃户,甚至是奴隶。
尤其是那些原来的豪强佃户,这次没多少人愿意出来授田。李逸瀍河畔两千亩地的三十几户佃户,随着土地转投李逸名下,就一个也没离开。
特别是李逸借给他们每人一石粮后,越发认定李逸这个新东家仁善,越不舍得离开了。
落户受田,意味着不确定性,也意味着重新负担课役,而许多破产农民,没有生产工具,哪怕官府说朝廷会租借,会组织他们合作互助。
“只要把政策宣传到位就行了,也没必要强求。”
李逸当然也知道,户籍代表着课役,代表着政绩,但眼下大战之后,还是得宽松一些,不能总站在朝廷角度,站在官员角度,说这是为你好,那是为你好。
百姓也确实会有自己的顾虑和难处。
再一个就是官府,现阶段其实也没有那么强的组织能力,更无法一下子保障太多新落户百姓的种子、农具、耕牛等的租借。
此时让一些愿意继续跟着豪强地主,甚至是寺庙的百姓,去依附豪强地主,也不是坏事。
这一次,对百姓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机遇,只有意志坚定,有长远目光的人,才能抓住机遇。
这样的机遇并不多见,
均田授地,毕竟得有田可授,也只有像现在这样改朝换代时,才会有这么多田可授。
但过了这一波,
田地会被贵族豪强,被官府军队、寺庙和尚拿走大半,剩下小部份才会轮到百姓,
这轮过后,田地基本上就又都有主了,一般百姓哪里还想得到分田这样的好事。
别看现在田地不值钱,看着好像很多荒地,那是因为战乱等,一稳定下来,
贵族官吏豪强僧侣们,就会马上把这些地都吞掉。
李逸也劝过瀍河庄子里的那些佃户分田,可他们自己都不愿意,不管是何等理由,总是他们自己拒绝了的。
“那些分了田的,缺少种子、耕具这些,各州县官府,一定得要想办法帮助他们把春耕弄好。”
去年冬结束的战争,有些地里种了小麦,但还是大量是荒地,今春要种下粟、糜子等秋收作物。
站在朝廷的角度,李逸可以先不管这些地归属于谁,但这些地得尽量都恢复耕种,都得种上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