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李逸之前为河南道安抚大使,所整合的十总管府二十七州。
“河东河南都已平定,
如今征讨河北,形势大好,臣以为可以在河北设立山东道行台,以更好的方便战后对河北地区的安抚、治理。
李逸年轻有为,平定、安抚河南表现突出,可以让李逸为山东道行台左仆射,
再以河北安抚大使郑善果为行台右仆射,卢赤松为行台左丞,崔民干为行台吏部尚书······”
削减陕东道大行台范围,新设山东道行台。
而山东道行台的主要官员,都是东宫官员,名义上都兼着东宫官职。
裴寂的提议明显是削秦王之权。
撤了益州行台,撤了显州行台,
襄州行台也称山南行台,齐王兼行台尚书令,李孝恭为左仆射、屈突通是右仆射。
现在新设山东道行台,也就是河北行台,太子少詹事李逸为左仆射,太子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郑善果为右仆射,
陕东道大行台,限定在河南道。
这样的安排,确实很符合皇帝的心思。
河北平定后,最好是把秦王召回长安,陕东道大行台到时顺势撤消,这样也免的秦王势力越来越坐大,威胁到太子地位。
虽然在李渊心中,如今次子确实表现越来越出色,尤其是统兵征战这一块,比大郎强太多。可嫡长继承制,皇帝并不打算改变。
建成在其它方面,其实也很不错。
更重要的是,历来废长立幼,都是取乱之道。
建成做太子,天经地义名正言顺,只要压制住一个二郎,一切都很好。
但要立世民做太子,建成绝不答应,这朝中也会有许多人不答应,甚至定然会有一些野心家会支持太子发动纷争,甚至是战争。
而且,
世民虽然能打,
可这天下马上取,将来治理却不能马上治。
打天下和坐天下不同,
他更看好太子在将来治理这一块的能力。
“李逸推举苏威代他为太子少詹事,你怎么看?”
“苏威八十岁了,太老了,而且相比起李纲,苏威虽有才能,也很有经验,但不够忠直。
可以用他名望辅佐太子,却不能让他来主持东宫事务,可召入长安,三五日一至东宫为太子讲经。”
次日,
皇帝召开廷议,
口出数道旨意,让中书令封德彝草诏。
“齐王元吉进司徒兼侍中,转左卫大将军,加赐两铸钱炉,通前共三炉,其襄州道行台尚书令、稷州刺史等如故。”
“魏国公裴寂进司空,擢升尚书左仆射,赐一炉许自铸钱。
为皇六子赵王元景娉裴寂之女为妃!”
“晋国公李逸,进司空兼侍中,迁山东道行台左仆射、迁右卫大将军,加赐一座铸钱炉,通前两炉。其太子少詹事兼太子左卫率、万年道参旗将军等如故。”
“赐郑善果、崔世枢女为晋国公媵。”
“晋国公长男燕国公平安,授朝散大夫。”
封德彝笔走龙蛇,
一口气连写数道诏令。
皇帝过目后很满意,直接交给陈叔达,“请陈侍中审核用印,然后交裴监尚书省执行。”
新设山东道行台,罢洛州总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