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连续三年丰收才能有一年余粮,被称为丰。而连续九年丰收积攒三年余粮,被称为登,
连续十八年丰收,积攒六年余粮,被称为平。
连续丰收二十七年,攒下九年余粮,称泰平。
五谷丰登,至少仓里有三年余粮。
天下泰平,那国家至少得有九年余粮。
想要盛世太平,首先得填饱肚子,攒三年余粮,在这个时代,已很不易。
能有一年余粮,那都是不得了,尤其是这样刚经历乱世之时。
李家拥有十来万亩田地,可到现在,都还没攒够一年余粮,他不喜欢攒粮。粮食收获入仓后,他都会拿出大部份用来出借,没想着赚高利。
中原即将一统,
但天下还不会马上太平。
当突厥这个劲敌全面进攻大唐,接下来新生的大唐依然会有很大压力。
而这老天爷,也不会年年风调雨顺,干旱、水灾、蝗灾,这些天灾,总是隔几年就会有一场大的。
“阿郎!”
李逸正跟罗三他们在稻地里讨论着丰收,说着来年,郑柔娘找来了。
她在长安雇了辆驴车,载着她养的几十盆菊,独自一人搭乘着驴车来到了离京三四十里的御宿乡。
虽说这是京畿,这一段驰道也平坦宽阔,可她雇了辆骡车就这样来了,还是让李逸惊讶。
罗家堡石桥桥头,
李逸远远就看到她站在桥头,头插金钗,一身绿色连裳,一副平民女子出嫁的妆扮。
“妾身拜见夫君,”
郑柔娘看到李逸挽着袖子、卷着裤腿,好像个农夫似的打扮,上前屈身行礼,口喊夫君。
李逸之前在洛阳也见过她,印象还不错。
一时也被她弄的愣了下,“你阿兄昨日来过我这,他回家没转达我的话吗?”
郑柔娘道:“夫君让妾二兄转告的话,妾也知晓了,耶娘都很生气。”她把情况简单的说明了一下。
李逸惊叹这姑娘的有主见,居然能不顾家人态度,直接就这么来了。
“你这样,不会后悔吗?”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我既然已经是签了媵契,那便已是李家人,如果夫君厌恶嫌弃,可以一纸文书将妾赶走便是。”
李逸看了马车上的那十几盆菊,
郑柔娘道:“妾执意要来,只有这十八盆菊为嫁妆了,没有百万嫁妆,也没有百万赔门财。”
李逸笑笑,“你真挺大胆的,不过我倒是挺欣赏,既然你孤身来投,我也不会让你失望。
走吧,我带你回无极堡先安顿,晚上叫上乡邻朋友喝酒,跟大家见个面,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
郑柔娘的突然来投,确实打乱了李逸的计划。
可人家姑娘这般有勇气,李逸觉得不能辜负,跟郑家跟太子的事另算吧。
之前在洛阳,她主动到瀍河庄园见李逸,就觉得她挺特别。没成想,这次更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