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473章 暴毙长安(第2页)

第473章 暴毙长安(第2页)

“玉米,这名字起的好,金薯、玉米,绝配啊。”

李逸跟皇帝解释起玉米的基本情况,“玉米和金薯都来自东夷,因此习性相当,都耐旱耐贫瘠,能在山地、丘陵等不适合种植小稻小麦的地方种植。”

李渊听了很感兴趣。

金薯的大获成功,让李渊对金薯这种祥瑞是非常喜欢的,“玉米产量呢?”

“陛下,在能种麦稻的平原,玉米的产量不如麦稻,顶多是跟高粱粟谷一个产量,亩产也就一两石左右。”

听到这,李渊有点失望,土豆亩产可是能够达到两三千斤。

“不过玉米的优势是耐旱耐贫瘠,在那些山地、丘陵,特别是较缺水之地,他也能够达到亩产一石多。”

李渊动容。

那种干旱贫瘠之地,一般只能种粟谷、燕麦、荞麦等作物,但亩产往往是只有七八斗的。

玉米却能亩产一石多,那意味着亩产翻翻啊。

这可就非常了不得了。

“真的?”

“臣这两年,让家里试种研究,已经基本上能够确定了。”

李逸说起玉米的种植和储藏,还有吃法。

鲜嫩的时候可以做菜,但成熟后收获,晾干后脱粒可保存许久,既能碾碎成玉米糁、玉米渣煮饭煮粥,也可以磨粉做玉米面,做窝头做玉米糊,干玉米粒能保存两三年不成问题。

论耐储藏,虽不及带壳的粟谷能够保存上八九年,但不考虑口感,营养流失,干玉米粒其实也能保存个四五年的,甚至六七年也行。

正常来说,保存期最久的是粟谷,能够储藏十年。然后是小麦五年,稻谷三年,大豆两年。

大唐现在北方粟谷种植量很大,除了许多地方缺水不适合种麦子外,也跟粟谷能够储藏更长时间有关。

李渊拿着个玉米棒子,越瞧越喜欢。

能种麦稻的地方,种玉米不划算,但在不能种麦稻的地方种玉米,那就显得很划算了。

亩产能有一石多,甚至雨水好能有两石,还这么耐储存,看这模样,应当也不难吃。

锅里的牛乳煮玉米,咕嘟了两刻钟不到就好了,

捞起带壳的玉米,剥掉壳叶,煮熟的玉米越发晶莹,玉米的清香夹带着股奶香,扑面而来。

李逸给皇帝剥好一个,

李渊笑着接过,玉米还有点烫,不过皇帝一双老手也是长满茧子,倒不惧这点烫。

咬上一口,

李渊细细品味,再来一口。

“嗯,口感清甜,汁水丰富,还有奶香,确实好吃。”

煮的玉米比蒸的口感要更脆甜,要是蒸的则相对干爽嚼劲一些。

而加料烤的玉米,吃起来外皮微微焦嫩,里面依然脆甜多汁,外面撒的调味料,让玉米口感更丰富,还带有烟熏味道。

裴寂、李建成、李艺、李开道、李大恩几人,也是头回吃,吃的津津有味。

“这真是好东西啊。”北平王李开道一下子啃完一个,他的地盘在李艺的北面,大部分是挨着长城的山区,有一些还在军都关外的怀戎一带。

这些地方虽也有不少山间盆地,河谷谷地,但是缺少治理,没有成熟配套的水利设施,种小麦都只能看天吃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