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很多人觉得一切都是零和游戏,一方所赢正是一方所输,结果是零。
但李逸却认为,很多时候是可以共赢的,不一定非要有人输。
接下来四百里,
走崤函谷道去洛阳,过了陕州走南崤道,也就是曹操开辟的那条道路,相对好走一点点而已。
一路颠簸无比,
好在是深秋,
此时天气晴好,不冷不热,算是长途出行最好的季节,少了许多辛苦与麻烦。
每天也就走个几十里,
李逸倒也不急。
他这次还带了妾侍,她们都坐着马车,长安到潼关时一路行舟,倒是很舒适,沿途观风景,而现在一个个颠的早无精打彩。
李逸每天也会跟他的王府属官谈话,
皇帝选给他的这些人,虽有大半是河北人,可确实也都是挺有名望的。
就算齐善行这个窦建德妹夫,虽以前只是个乡吏,但也有些墨水,对河北的情况也很了解。
他跟他们都有透露发债券的想法,
但真正能理解李逸的,反而是云定兴。
不愧是曾经商人出身,
云定兴觉得用发债券来带动河北地方恢复重建,是个很好的办法。至于说这债券利息的负担,他觉得倒不算什么。
“利息可以定低一些,我们又不是放贷的商人,我们是朝廷官府,我们手头掌握的可是实权,可以拿其它来弥补利息之差。”
“说具体点。”李逸笑着道。
“比如说,债券发行,可以分成不同额度,或是再分不同期限,然后给予相应的一些优待特权,
比如说,认领一千贯债券,那么可以给予县官学的官学生名额。认领两千贯,给州学生名额。三千贯,可以给个国子监生名额···
或者,认购债券后,可以获得田额的提升。
比如原本一个无官爵无勋官的平民,一丁只能拥有一百亩田额。如果他能认购一定债券,就能提升田额,或是给予纳妾资格。
其它有散职、勋官等豪强,也可通过认购债券,获得田额的提升。”
李逸点头。
大唐承隋制,推行均田制,在这个制度下,其实是还有一个田额制的,不同身份的人,拥有田地是有上限额度的。
一个平民百姓,一丁最多能拥地百亩,达到额度就不能再买了,当然,若是祖上私产传下来,一般也不会管那么严。
但超额后再想买地,就受限制。
官员、贵族,其实也有相应的田额上限。
这也都是为了抑制兼并。
大唐开国之初,没那么严格,尤其是对勋戚贵族们来说,比如李逸,现在就有田地一千多顷,其实就早超额了,但他的地多是皇帝赏赐,加上他的身份摆在那,也不会有谁会盯着这事。
可地方上一般的豪强大户,若是总管、刺史要管的严一点,却也是拿捏的一个手段。
同样的,现在拿这田额当成是认购债券的一个附赠特权,也是不错的。
云定兴脑子里不止是这点办法。
他还提出了一个狠的,那就是认购了债券,还能获得一些其它资源的交换,比如说盐茶牛马香料白等一些紧俏物资的配额。
许多物资商品,尤其是一些中原不产,或是较紧缺的商品,谁有关系能拿到货,那包赚不赔,利润很大。
就说盐,朝廷虽不禁你晒盐煮盐,也不禁你销售,可实际上从制盐到贩盐,早就瓜分好了份额,一般人哪有机会赚这个钱。
其中朝廷手里的份额是占了很大一部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