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492章 搅浑水(第2页)

第492章 搅浑水(第2页)

直接拿到了一万亩地的商屯权,承租五年,前两年免缴地租,后三年半租。

其实那几个矿的开采权,就很值钱了,只要开采稳赚不赔。而商屯种地,一万亩地包下来种,也是划算的,未来粮价会一直较高,河北靠近边疆,粮食需求更大。

更何况,李家在生药、熟药、盐、茶、酒等好些领域,这次都获得了进入资格,这可是大总管府支持。

今年闰十月,多出了一个月,可李逸感觉自己的时间还是有些不够用。

许多事情看似简单,但真办起来千头万绪,进展缓慢。

对大唐来说,这个冬天朝廷一战灭了江陵萧铣,从山南一直到岭南,传檄而定。

李靖顺湘江而下,越五岭,至桂林,检校桂州总管,带兵安抚岭南,其实就是挟灭萧铣之威,兵巡岭南。

谁不服,就灭谁。

面对这过江猛龙,岭南一众豪酋,皆望风而降。

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等皆派遣子弟求见,并主动送子弟为质,以示归顺,李靖也承制授以官爵,承认这些人地位,让他们担任总管、刺史等职。

连下岭南九十六州,得民户六十余万,岭南悉平。

连一个炸刺的都没有,不管之前岭南豪酋们怎么火并内斗,但面对中原势力,他们表现出天然的畏惧,他们之前向萧铣、林士弘都是直接称臣的。

现在来了个更猛的大唐,没有一个敢说不。

老老实实主动送子弟为人质,送上降表,主动归附,李靖也大方,虽然岭南在隋朝时也才十来郡之地,现在各方豪酋割据,设立了九十六州,李靖也都认。

比如冯盎控制八州,李靖就授冯盎总管,他的八个儿子都授以刺史之职。

其它豪酋也都如此,总管、刺史、县令,长史司马参军,全盘承认。

南方形势一片大好。

岭南九十六州传檄而定,

江南的杜伏威和李子通两人也终于决出胜负了,十一月,李伏威派义子王雄诞攻李子通,双方战于独松岭。李子通兵败烧营退守杭州,王雄诞乘胜追至杭州,再败李子通于城下。

穷途末路的吴国皇帝李子通也只好投降,大唐吴王李伏威派人将李子通和其仆射乐伯通内史侍郎李百药等都押送长安。

李伏威灭了李子通吴国后,转身又派兵攻打昆山的闻人遂安,迫其开城投降。

如今,李伏威占据了全部淮南、江东地区,南到五岭,东到大海,他这个大唐东南道行台,可谓实至名归。

王雄诞也因功拜歙州总管、宜春郡公。

如今整个南方,

就剩下了一个割据势力,便是江西的楚帝林士弘,虽然岭南冯盎、高法澄等都曾依附于林士弘,但林士弘这几年也是王炸开局然后打的稀烂。

兖州贼帅张善安转战淮南,攻陷庐江郡后,渡江归附林士弘,可林士弘一边接纳又一边不信任,导致张善安怀恨在心,干脆突袭林士弘,烧毁了豫章。

林士弘不得不退守南康,

此后萧铣派兵屡败林士弘,夺取了他许多地盘,而到此时,豫章鄱阳等地,大多被张善安所夺取。

林士弘实际控制的地盘,也就剩下大约后世江西南部地区了,贼帅张善安实力都比他强,好歹还掌控了五州之地。

可以说,

隋乱以来,

中原割据的局势已经差不多要结束了,

江南虽还有杜伏威、张善安、林士弘几人,可相信不出一年,他们要么投降入朝,要么就得被剿灭。

历史上,李伏威是明年入朝的,留下兄弟辅公祏镇守,但后来辅公祏不愿归附,打着杜伏威的旗号举兵叛乱,反倒是把杜伏威害死在长安,一个暴毙让这位少年时就纵横江淮的王者落幕,但辅公祏的叛乱也没撑多久就被李孝恭李靖李世绩张镇周等一群人联手剿灭了。

张善安好像是先降唐,后来又叛乱,也是不得善终。

不过历史已经改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