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512章 李司空的催命符(第1页)

第512章 李司空的催命符(第1页)

第512章李司空的催命符

“阿郎,李司空送来了请帖。”

“这哪是请帖,分明是催命符。”

深州安平城,崔氏宅内,中年男子满面愁容,面对儿子拿来的请帖,却是接都不敢接。

“阿郎,咱们博陵崔氏安平房,五姓七望,李逸就算贵为司空、大总管,咱们又何惧他?”

男子叹气一声,挥手让儿子留下请帖出去。

独坐书房,

男子望着那请帖苦笑,天下五姓七宗,崔氏独占两望,清河崔、博陵崔。这五姓最顶级的核心家族四十四个,博陵崔就占八个。

博陵崔氏在史书中最早提到的先人是崔朝,西汉昭帝时侍御史,生子舒,历四郡太守。

从崔朝算起,至今八百年,起于西汉,盛于北魏。北魏后期,他们博陵崔氏,短短四十年间,位至正三品的有十几位。

北齐时崔暹、崔季舒、崔昂相继为相,世称三崔。西魏北周有崔说、崔谦、崔猷等重要人物。隋朝有崔仲方、崔弘度、崔彭等。

到如今,博陵崔氏最盛的是第二房,当年崔孝芬被高欢所害,他八个儿子死了五个,三个儿子逃奔关中西魏,被宇文泰赐姓宇文,成为关陇名门。

如今朝中黄门侍郎崔民干,就是出自第二房,他们也早是居于关中的关陇核心家族。

而他,是博陵安平房。

虽说一般博陵崔也称博陵安平崔氏,但安平房一般是指东汉崔寔堂兄崔烈的后裔。

一名美妇人送来羹汤。

一双丹凤眼看了眼桌上的请帖,”阿郎还在为此事心忧?“

”怎能不忧,我博陵崔氏,千年望族,出于姜姓,以封地为氏,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

汉以来,我崔氏是儒学和文学世家。博陵崔氏见于后汉书者,就有十二人,在北朝官至一品者,有六人。”

美妇人对崔氏家族的那些光荣历史也早是烂熟于胸,笑道:“李司空之心,路人皆知,如今战后,青黄不接,他想找我们要些钱粮,安抚百姓,给他便是。”

李逸此前在洺府发行债券,这事深州也是知晓的。

“没那么简单,”他叹了声气,“三叔的事,不会这么简单的过去的,若只是要钱粮,李逸根本用不着给我们下请帖,直接派个小官下吏,通知一声就行了。”

男人的三叔,

正是不久前在饶阳城被杀的崔元逊,曾是隋朝的通守,后来做了窦建德的深州总管,窦建德兵败后,他没去长安,而是以老病为由回了安平家中。

可高开道叛军攻入深定,谢棱来安平崔家请崔元逊出山为深州总管,崔元逊虽拒绝了几次,可谢棱恼怒,寻由头杀了一个崔氏庶子,崔元逊也不敢再拒绝,只好做了高开道的深州总管。

这总管还没做满一个月,就被诸葛德威杀死在饶阳城中。

现在高开道叛军被苏定方赶出深州,甚至高开道自己都逃到塞外去了,渔阳老巢都被王君廓攻破。

李逸做了定州大总管,

也到了事后清算的时候。

安平房因崔元逊之事,这次想轻易过关哪有可能,当初李逸李世民攻灭窦建德,他们也曾请崔元逊至洺州议事,还要表举他为刺史,可崔元逊却以老病为由回了老家,想要等形势明朗一些再看。

哪知,现在却成这局面。

“苏刺史这段时间对我们崔家不是挺客气吗?”

“苏定方算什么东西,他只是李逸的王府典军,窦建德的余部,他武邑苏家能跟我们安平崔氏相提并论?

他没那个胆子跟我们龇牙。

可李逸不一样,那家伙,荥阳郑善果、鄢陵崔世枢把女儿嫁给他为媵,他都还反要赔门财。

现在这封请帖,我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应付。”

妇人走到丈夫身后,为他揉捏脑袋,崔仁寿脑袋顶在那丰满处,闭上眼睛,暂时忘却烦恼。

“阿郎,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而已。咱们博陵崔氏的声望在那,李逸再怎么也得顾忌几分。

我看此人在河北行事,是想做几分善政的,并不是高开道谢棱那种霸道无理之人。

他发行债券也罢,和买粮食也罢,其实也都不是为自己谋私利,而是用之于民,做人还是有底线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