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后来他见形势不对,便归隐田园,其实就是提前下船。
“元公,你是苑君璋的娘舅,找你来,就是让你去趟马邑城,跟苑君璋谈一谈。
秦王承诺,只要苑君璋率军归降,朝廷既往不咎,定为他向朝廷请封国公之爵,并仍授他为总管,继续镇守云朔。
若他犹豫,秦王还可以请圣人赐他丹书铁券。”
“我知道代北如今兵少粮缺,颉利兵败仓惶北撤,也顾不上他了,还是早做打算吧。”
李逸对元普也是给了奖励,
征辟他为行营参军,官虽不大,可这样也就能进入大唐官场了。
将参军的赤牒递给元普,又拿出李世民给苑君璋的劝降信。
元普接过,仔细的看了,郑重收下,“谢司空赏识,属下定认真劝说。”
尉迟恭道:“苑君璋若不识相,我自率军踏平马邑。”
元普匆匆离去。
“敬德将军,准备好上任朔州总管吧。”
马邑,李世民志在必得,苑君璋识相投降,那自然也不失个国公爵位,甚至是个总管之职。可如果他不识相,正在北上的唐军会将他歼灭。
马邑城里的阿史那思摩,和他麾下的那点杂胡,李世民没放眼里,李逸也没放眼里。
苑君璋就这么点刘武周旧地旧部,这两年已经被颉利当炮灰消耗的差不多了。
如今还饥荒缺粮,
此时不拿下他,还待何时。
“司空以为,苑君璋是否会投降?”
“不好说。”
风雪中的马邑城,
越发萧条。
大行台府内,炭盆烧的很暖热,
苑君璋看着儿子苑师本送上的书信,眉头紧皱着。
元普是他娘舅,以前还曾是他部下,在刘武周的大汉任过侍郎之职。
可是后来刘武周死后,元普就和许多关内的将士,一起脱离他们或投唐朝,或归隐家乡。
他与元普倒也还有联系,也几次派人请这娘舅出山相助,可元普一直不肯来。
现在元普来了,
却是为大唐劝降来的。
一番犹豫过后,苑君璋对庶子师本道:“去把你舅公请来,记得别让人看见了。”
这城中,现在还有一万突厥兵呢。
一想到那些突厥杂胡兵,苑君璋头更痛了,那些杂胡如今驻扎在马邑,吃喝全得他们供养,还总是跟马邑军民起冲突。
这就是养了一群祖宗。
可马邑这几年用兵不断,塞北偏僻苦寒之地,民生凋敝,经济崩溃,甚至一直粮食不足,
不断有百姓逃往关内,
甚至是麾下的官员将士,那些家在关内的,也大多脱离南下。
以前好歹有突厥罩着,起码还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