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出李逸话中之意,
这次出塞,有些过于顺利了,苑君璋投降,思摩等突厥兵被一锅端。
要是颉利被吓破了胆,真就跟郑元璹达成了和议,那李世民到时也没理由再留在北疆。
所以还是得搞点事情。
至于江南平叛,李逸相信没李世民其实也可以的,历史上李世民就没有真正的去江南上任。
江南的对峙僵持,不会太久的,李孝恭手底下李靖李世绩李大亮,这都是能打的,再加上任瓌、张镇周等,僵局也差不多是时候要打破了。
李世民此时南下,估计也是赶不上。
更可能的是被继续雪藏在长安。
倒不如先留在代北,一来李逸相信颉利吃了这么大亏,不会甘心,他明年肯定还要卷土重来。
代北经历了这几年的乱战,现在千疮百孔,也确实不好对付颉利,总不能每次颉利率兵南下,唐军就只能退守在几座大城,
任由突厥人抢掠代北诸州,把代北百姓掳去当奴隶吧?
这样持续流血,大唐也是吃不消的。
对突厥的防御打法,肯定得变,最好就是得有李世民这样统帅来指挥全局。
“我看,在郑元璹还没出关前,我们可以先对突厥发动一波进攻。当然,我们打出的旗号,可以是伐隋,而不是攻突厥。”
李世民念着李逸说的伐隋二字。
伐隋,当然不是杨广那个大隋,而是被突厥人扶持的傀儡杨室小朝廷,
隋王杨政道,一个江都兵变时,还没出生的孩子,他是杨广的孙子,其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
在宇文化及弑君北上的路上,杨政道出生,被萧后抚养在身边。宇文化及兵败河北,杨政道和萧氏等都落到窦建迁手中,
武德三年,是突厥可敦义成公主,说动处罗可汗派兵到窦建德处,将她们接到了突厥。
处罗可汗和可敦还把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官吏、百姓,分配给杨政道管治,复立大隋,设置百官,全部依照隋朝制度,拥有部众一万多人。
后来刘武周败亡,
在可敦请求下,可汗让苑君璋统领刘武周旧地旧部,归属于后隋朝廷,封他河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如今苑君璋已降,
但那个傀儡的后隋小朝廷还在。
那位隋王杨政道才四岁,他的祖母萧后已经五十五岁了。
“据说,隋朝的传国玉玺,是在萧后手中。”
“我们如今已拿下云朔,当然要趁胜剿灭隋朝余孽。大王可派兵越过长城,攻打这后隋余孽。”
李逸拒绝出兵突袭颉利汗庭,
现在却说要出兵进剿后隋。
可萧后和杨政道的小朝廷,就是在颉利的定襄汗庭。
李世民哪里听不出这话中之话,
如果是打颉利,那就是真打,得悄然行动,数百里突袭,斩首行动,要一剑封喉。
可出兵征剿后隋,
其实就是个假打,要雷声大雨点小,象征性的派点兵马,越过外长城,随便转一圈回来都行。
“不错,我们出兵攻前朝余孽,朝廷也没有人可以指责不是。”
打后隋,跟打突厥,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尤其是眼下。
但效果,却是一样的。
颉利刚吃了很大亏,憋了一肚子气返回的草原,
现在唐军还得寸进尺,先是悄悄的夺取马邑,歼灭他们一万人马,现在又杀出外长城,打到他们汗庭来。
哪怕只是一些游骑出现在汗庭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