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苑君璋背靠突厥,却还要投降,估计也是被这一战吓到了。
不久后,
张善后就带着一队亲兵,送李大亮返回江对岸的唐营。
进入唐营,
李大亮挽着张善安手进中军帐,跟他开始细谈投降后的事宜。
“洪吉五州兵马,须立即整编,老弱得遣散,择精锐者与朝廷兵马整编后,顺江南下协助河间王、永康公他们平定辅公祏叛乱。”
张善安没想到李大亮这么快就要整编他的兵马,甚至要把他的兵调去平叛。
他一脸为难,当初他降而复反,就是因为朝廷要调他入朝他不肯才反的。
“李公,
你刚才答应我继续做洪州总管的。”
李大亮给他倒了杯茶,“张总管别急,我李大亮当然说话算话,你仍是洪州总管,使持节总管洪吉等五州诸军事。
但这也并不影响整编兵马,裁汰老弱啊。
下游辅公祏的叛乱须尽快平定,江淮各镇兵马都有抽调,洪州总管府的兵当然也不能例外。”
“张总管,你现在是朝廷官员了,这江州总管府,也是朝廷的总管府,你得改变一下心态啊。”
张善安面色有些难看。
话虽如此,可谁愿意这么快把手中权力交出去呢。
“李公说的是,我这就回去整编兵马。”
李大亮笑道:“张总管就留在我这,整编兵马的事交与其它人去做便是,
待兵马整编好,张总管随我一同率部顺江而下。”
张善安的脸色瞬间变的铁青。
他起身想走,
李大亮放下茶杯,
门口的亲兵拦住张善安,把他堵在那。
“李公?”张善安铁青着脸扭头。
“张总管,你现在是朝廷的官,就得听朝廷的令,你要抗令吗?”
张善安看着已经把刀拨出一半鞘的李大亮亲兵,
只得咬牙转身退回来坐下。
李大亮派人去张善安营地传令,说张善安已归附朝廷,并留在唐营中,接下来要整编洪州兵马。
其部下将校们闻讯,认为朝廷这是扣留了张善安,有人鼓躁起来,甚至有人喊着要出兵救回张善安。
“诸位,李大使说,并非扣留张总管,而是张总管忠心归附朝廷,说如果返回营地,怕有些将领不肯降,到时会受裹挟钳制,因此才留在唐营。”
此话一出,自然是有人不信,但也有人觉得张善安已经被扣在唐营了,现在再说这些也没意义,倒不如就投降了唐军。
结果两派人马反倒是先内斗了起来,
李大亮趁机出兵,
张善安部溃散,许多不肯投降者溃散而去,其余大多数直接投降,李大亮全都将接受他们的投降并赦免。
“向长安天子报捷,江南西平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