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突厥的三任大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再到颉利可汗,他们三兄弟,与我大唐的那些约定,又何曾遵守过。”
李渊起兵之初,就跟突厥合作过,有求于突厥,购马、借兵,甚至借了突厥的声势,
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给了许多金帛。
可突厥人胃口太大,根本难以满足,双方这几年的关系越来越差。
但李渊却还一直很克制,一直在隐忍,他在统一天下之前,不想彻底得罪突厥,更不想跟突厥全面开战,
这个策略让李渊前期迅速入主关中,继而短短几年时间,先后扫平了多个势力。
但也让李渊被突厥人欺压的很憋屈,可为了大局只能一直隐忍。
也反击过几次,但每次都没什么好结果。
说到底,还是实力上差距。
打不赢,就只能求和,只能割地赔款甚至答应和亲。
可是现在,
打赢了。
换到颉利来求和了。
裴世矩道:“陛下,今冬突厥草原发生了严重的白灾,牲畜多冻死,而颉利南下,前后损兵折将甚多,其威望大受损伤。
特别是始毕可汗的儿子突利小可汗、欲谷设,处罗可汗的儿子郁射设、拓设这四个汗国实力派,
如今都开始不太听颉利号令,
颉利现在来求和,其实也不过是缓兵之计,可能等明年,他们喘息过来后,就又会撕毁和议来犯。
臣以为,现在可以跟颉利可汗一边谈,一边让秦王在边疆继续伺机而动。
咱们一边谈一边打,
而且条件得完全按照我们的来。”
裴世矩在隋朝时就是负责外交这块的,当年杨广雁门被围,就有裴世矩很大的责任,他先是谋划册封始毕可汗之弟为南面可汗,结果不成。
又谋除始毕可汗负责贸易的宠臣史蜀胡悉,密约至马邑互市,伏兵诱而斩之,事发后又以讨叛为由,谎告始毕可汗,被识破,引发同年雁门之围,隋突关系也彻底交恶。
“颉利若要和议,则首先要把河套地区丰胜二州,交还我大唐。
其次,须将收留在定襄的前朝余孽,都交给我大唐。”
“其三,突厥须将历年掳掠到塞外的我中原数十万百姓,全部交还。”
“并且承诺以后约束部众,不得再越过边界南下犯我大唐疆土。”
裴世矩还提出以颉利秋季南侵为由,解除夏天和议时达成的所有和议约定,比如和亲一事。
唐突绢马互市可以保留,但上马一匹易绢二十匹,互市交易的马匹数量,也按大唐所需决定,大唐要多少就买多少,什么等级的马就什么价格,
不可能再跟此前突厥提出的那样,一年大唐要买突厥一万匹马,每匹马还要价四十匹绢,甚至都没约定马匹的品质。
突厥每年须向大唐天子进贡宝马千匹。
这千匹马,大唐朝廷到时也会回赐给突厥千两黄金。
裴世矩提出的这个最新和议盟约,那是对大唐极为有利的,既得面子又得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