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先用老弱进攻敌人营垒,让李孝恭统领精兵严阵以待。老弱之兵进攻后伴装败退,诱敌追击,然后唐军精锐伏击。
关键时候,江淮军大將,杜伏威的义子闕陵出现在叛军阵前,摘下头盔,亮明身份。
江淮军中有许多他的旧部,被他阵前一番劝说,说他们被辅公祐所骗,不少他的旧部真就临阵倒戈,
叛军士气大降,
李靖又率精锐掩杀,敌军大溃,唐军追击百余里,博山、青林的两处六万叛军皆溃,
许多叛军甚至落江淹死,被斩杀和淹死者一万多人。
李靖穷追不捨,率先杀到了丹扬,辅公祐还有几万人马,可却不敢迎战,弃城而逃。
辅公祐一路东逃,部下沿途逃散,李世绩率兵一路追击,辅公祐逃到句容时只剩下了几百人,
他手下將领意图擒拿他献给唐军,被他察觉后带著几十名亲兵逃跑,逃到武康,被当地豪强率乡丁围攻,
被擒住押送到丹扬,被李孝恭处死,悬首示眾,江淮辅公祐的叛乱,也几乎就此平定。
之前叛军锁江对峙,朝廷一直催促,担忧万分,还一度下詔要让李世民南下掛帅平叛。
想不到,这叛军败起来却也这么快。
一战而平,再无波澜。
李渊看著沙盘,
大笑著道:“李靖真是萧铣、辅公祐之克星也,二人皆为李靖所杀。”
有功,自然得赏,还不能拖延。
於是高兴方分的李渊,当即下詔。
以李孝恭为东南道行台右僕射,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
“改天下各总管府为都督府,扬州升为大都督府,赵郡王孝恭为东南道行台右僕射兼扬州大都督。
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而山南道行台,裁撤以李孝恭之弟汉阳王李瑰接任荆州大都督,原行台右僕射刘瞻为囊州都督。
此战后,江南基本平定,李渊也算是鬆了口气。
“裴监,你一直说攘外必先安內,可如今看来,也可以是一边攘外一边安內啊,哈哈哈。
赵郡王孝恭、永康公李靖、武阳公李大亮、管国公任、曹国公李世绩等人,只用南兵,也照样平定了江南叛乱。
而秦王世民和武安王李逸、淮阳王道玄,他们也能在北疆屡败突厥,如今更是一举頜利生擒,
攻破虏庭。”
“封相,你把世民和无逸他们这两场大捷,跟大家好好讲讲。”
“这可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两场仗。”
皇帝对李世民和李逸不吝讚美之词,太子跪坐在殿中,却是感觉每个词都异常刺耳。
甚至皇帝调侃裴寂的那句话,李建成也觉得皇帝是在嘲讽他。
毕竟攘外必先安內,就是他李建成一贯的主张。
他一直是对突议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