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变得很轻松,
很难让人相信,长安刚改天换地。
饭后,
李逸拉着五位宰相,开了个政事堂会议。
大唐七位宰相,尚书令兼中书令李世民已经飞升了,此时已经前去东宫接掌。
进入门下内省的政事堂上,
向来是主持政事堂会议的左仆射裴寂,今天却不愿意再坐那个位置了,
他主动开口,“李司空上坐,你来主持堂议吧。”
李逸笑道:“裴公是司空、左仆射,我只是司空兼侍中,之前又一直在外,不曾在中枢任职,也不熟悉政事堂的议事流程。
还是裴公来主持吧。”
政事堂,隋朝时原是尚书都省,设于尚书省内,几位宰相一起议事,尚书令自然是首相,但后来因尚书令权重,故而常空置,以左右仆射领尚书省,
都省内,也以左仆射为首。
大唐把都省迁到了门下省,改称政事堂。
这也是为了加强中书和门下的权力,削弱了尚书省之权,特别是因为门下省负有审议封驳之权,
故此政事堂设在门下省,更方便于诏敕的审议,朝廷重大决策,宰相们在政事堂一起商议后,也可在门下省直接审议,或是被驳回,也能继续讨论调整,避免了三省扯皮,纠缠不清的问题,能提高效率。
也正因此,大唐的中书门下二省,是比隋朝时的中书门下二省权力要大的。
但一直以来,因为裴寂跟皇帝的特别关系,他一直是政事堂的秉笔宰相,主持宰相议事,总其记录,并更直承旨。
这就让他位在其它宰相之上了。
现在裴寂要让位,
李逸没接。
他坐到了陈叔达的旁边。
不过李逸却还叫了马周和刘世彻二人进来,“跟诸位相公们介绍一下,
他们二人原是并州大都督府的功曹参军和兵曹参军,秦王让他们直门下省。”
直门下省,就是在门下省当值行走,是李世民派来的联络员,也可以说是监督员。
马周和刘世彻对着宰相们行礼,
然后一人拿了一卷纸和一支笔,坐在李逸身后。
裴寂坐在上首老位置上,
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那支笔,
那本来是一支还算普通的笔,但因是他这个首相所执,也就不再普通,被称为政事笔。
他也就成了秉笔相公。
这政事堂宰相议事,向来是由他执笔记录,
执了这笔杆子,自然也就有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