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平时和桑瑜一起上班,对于她是很了解的。
她这个人,说好听一点是脾气好,说难听点就是一个面人,无论谁能上来欺负两下。
不过从离婚开始,桑瑜似乎渐渐不一样起来,似乎不那么好欺负了。
特别是跟赵凤兰祖孙三个人发了一场疯之后,车床厂的人都对她忌惮了不少,连闲话都不敢太蛐蛐了,只不过是说她肯定是疯了,这样的女人离婚了也没人敢要了等等。
不过在这个消息传开之后,这个风头似乎又一边倒了,各个都在称赞桑瑜做事有勇有谋,就连她在赵凤兰祖孙三人面前发疯的事情也被大家轻而易举的接受了。
人嘴两张皮,只需要上下碰一碰,就能把白的说成黑的,把死的说成活的。
这个道理在桑瑜身上也是同样的适用
不过一天的时间,桑瑜的形象就已经从一个有神经病、随随便便就会用柴刀砍人的可怕疯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巾帼英雄。
你说什么?
她提着柴刀砍赵凤兰母女两个人,是个不好惹的疯子?
不不不。
一定是赵凤兰欺人太甚,毕竟这个老太太虽然在外面装得人模狗样的,可是跟她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个人在家里面的时候,那可不是一个好惹的,如果不是她把桑瑜欺负得太狠了,桑瑜也不能那样的还击。
当然,也真就是桑瑜这样能反击的人,才能做得出抓住盗窃团伙的事情。
就连厂工会也闻风而动,让几个科员过来采访了桑瑜,把当时的事情详详细细的写成了一个稿子,在广播里、在大会上、在厂办报纸上大肆的宣传着,号召大家一定要学习桑瑜的英勇精神。
桑瑜本人其实根本没有想到这件事会发酵成这样,本来抓小偷什么的,她也只是不想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而连公交车送到公安局也只是不想被团伙里面的人惦记。
现在居然在几天之中,她就已经变成了木材厂人人学习的女英雄了,这简直让她完全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转变,要知道她本来就是一个不爱出头的,最喜欢做小透明的人。
而此时一下子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实在让她着实不习惯了几天。
不过,这件事带来的并不完全是让桑瑜的不适,她很快就发现,这对于她卖菜的事业可以说是有极大的帮助。
先是东区大食堂里面,赵婶子他们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就由食堂的负责人直接拍板,让以后每天再从桑瑜这里多进一百斤的菜,毕竟,桑瑜是英雄,英雄可不会对食堂坑蒙拐骗。
其次就是刘玉城负责的蔬菜的批发。
小广场上本来只有四五个人来找他批发菜,可是,自从知道这个批发的菜是桑瑜的菜摊之后,一下子就多了五六个人又来找刘玉城了,提出了自己想要批发的想法。
刘玉城不敢自己答应,就问了桑瑜。
桑瑜也不敢马上答应,只能先去了四平乡问了许二青两口子。
桑瑜到的时候,冯美华正坐在院子里面收菜呢。
为了保证给桑瑜的菜新鲜,每个人送上门来的菜,她都要一点点的检查,发现坏得就让人退回去。
桑瑜自从开始批发蔬菜,她给冯美华原本的菜价上,每一斤上又提了两分钱,不要看只是两分钱,多了这两分,数量一多,那就是很大的一笔利润。
也就是因为这个,冯美华收菜的标准就更严格了。
现在的冯美华每天收得菜多,所以,跟她相熟的那几家的菜也不够,便需要他们朋友介绍朋友,亲戚介绍亲戚,口口相传的招呼更多的菜农来供菜。
一开始这些菜农都不相信自己种的菜不出门就能卖出去,便都是报着过来凑凑热闹也不耽误事情的想法来看看。
但是这一看,就走不掉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里真的能够把自己家的菜卖掉,不但可以卖掉,还能够卖出不错的价格,于是一个个都带着菜过来了。
可是冯美华这个人收货严格,大部分的菜在她这里都通不过,以至于很多人带着两担子的菜来,能留下来的也不过一担子,剩下只能挑回去。
但是菜一旦摘下来了,要是不能出手的话,很快就会坏掉,所以现在村子里面许二青和冯美华两口子的名声可以说两极分化。
一些人使劲的夸奖他们,说他们做买卖仁义,收得菜痛快,给得价格也合适,还不用他们出门,真的是为大家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不过骂他们两口子的人也不在少数。
而骂他们的人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菜收不完,放回去就烂了,便说他们两个不讲信誉,要了菜又不收完,让他们白白的损失,以后要天打雷劈。
这样两极的评价让许二青和冯美华从村子里面的小透明一下子就变成了焦点人物。
许二青对于这个改变实在有点不习惯,倒是冯美华接受得相当的顺利,用她的话来说,那就是,有人骂的猪都能卖得贵一点,没人知道那才是吃屁都闻不到味道。
这个话虽然粗俗,但是桑瑜深以为然。
无论是现在八十年代,还是四十年后,其实都是一样的,有名有姓的人终归会得到更多的机会,而路人甲乙丙丁终究只能成为分母上的一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