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在桑瑜耳边压低了声音,用只有两个人才听得到的声量说:“老技术员说生产线液压系统有渗漏,配件难寻,得提前备货。”
桑瑜听了这话也不看刘玉城,她的下巴微微的颔了一下,表示自己知道了。
这消息来得正是时候。
李科长正好说得到了一个段落,桑瑜就把话接了过去:“李科长说得确实有道理,我们开厂子确实也需要一些人手。”
她这么说李科长两人并没有轻松,反而觉得后面转折就要来,果不其然,然后就听到桑瑜说:“不过,我看了一下这个厂子的花名册,从上到下有一千多个职工,我们只是买一条生产线,要不了这么多人。”
国营厂子最大的毛病是机构繁冗,人数太多,很多人没有什么正事儿,还要占一个岗位,发一份工资,久而久之就给厂子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所以,想让桑瑜全盘接收所有的职工,显然也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不过,国资办这边还是希望能解决更多的人的就业岗位。
他们还在想要怎么说服桑瑜的时候,桑瑜还在继续说。
她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而且这条生产线看着光鲜,实际损耗得拆开才知道。我们昨天发现几台关键设备的仪表都不准了,真要全盘接手,后续维修又是一大笔投入。”
“现在国资办这边又要抬我们的价格,还要让我接收这么多的人,甚至还要让我们自己承担这些修理费用……”
桑瑜说到这里,唇边露出了一个无奈的笑容:“我们是很有诚意的,可是如果国资办这边一点都不让步的话,那么我们也只能很遗憾的说抱歉了。”
桑瑜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了沉默。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的光影仿佛都凝固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叶香,却掩不住双方之间紧绷的张力。
李科长端起茶杯的手顿在了半空,他看着桑瑜脸上那无奈却又坚定的笑容,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张干事也收起了之前的急切,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他们都知道,桑瑜说的是实话,国营厂子人浮于事的问题确实严重,一千多个职工,桑瑜买一个厂子、一条生产线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
普开源在一旁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这沉默的局面:“老李,小张,小桑说的也是实际情况。咱们不能把所有的担子都压在她身上,她买生产线是为了做生意,不是来当慈善家的。”
李科长放下茶杯,重重地叹了口气:“桑总,我们也知道你的难处。可是这些职工都是跟着厂子几十年的老人了,要是不给他们找条出路,下个月的职工大会真的不好交代啊。”
桑瑜看着李科长满脸的愁容,心里也清楚他的不易,但商场如战场,她不能因为同情就做出让步。
她微微前倾身体,语气诚恳地说:“李科长,我理解你的顾虑。这样吧,生产线和主车间需要的技术工人,我可以优先从原厂职工里招聘,保证给他们合理的薪资待遇。但是人数不能太多,最多一百五十人,而且必须是有真本事的技术骨干。”
这个提议让李科长和张干事都愣了一下,他们没想到桑瑜会做出这样的让步。
一百五十人虽然不多,但至少解决了一部分核心职工的就业问题,也能给职工大会一个交代。
张干事连忙问道:“桑总,那价格方面呢?五十万真的太低了,我们很难向上级交代。”
桑瑜早就料到他们会问价格的事,她微微一笑:“价格方面,我也不是不能让步。如果你们能保证解决所有职工的集资问题,并且同意我只招聘一百五十名技术骨干,那我可以把价格提高到五十五万。而且我还是坚持要第三方评估,如果评估价值高于五十五万,我可以按评估价上浮三个点,但不能再多了。”
这个价格比之前的五十万高了五万,又比国资办期望的价格低了不少,算是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
李科长和张干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犹豫。
普开源在一旁打圆场:“老李,小张,五十五万加上解决一百五十名职工的就业,已经很不错了。小桑也是诚意满满,你们就别再犹豫了。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再想找到合适的买家可就难了。”
李科长沉默了许久,终于像是下定了决心:“好,桑总,我同意你的提议。但是第三方评估必须由我们国资办指定的机构来做,而且评估费用要我们双方平摊。”
桑瑜毫不犹豫地答应:“没问题,只要评估机构公正专业,谁指定都一样。评估费用平摊也很合理。”
双方终于在价格和职工安置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李科长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伸出手:“桑总,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