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渔便说:“既如此,心愿志向当排第一,考绩只能排第二,怎么能为了第二,反倒是牵累了心中第一。”
“孩儿记住了。”林珏沉声道。
他没有反驳,心中却还是有疑虑。
一日夫子见他沉默,不如以往活跃,便单独问他:“可是心中有事?”
林珏犹豫,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学生只是在想,读书科举,入朝为官,到底是为了什么?”
夫子一愣。
随后笑起来:“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世间芸芸众生,大多求的是光宗耀祖,荣华富贵。”
林珏一听,顿时抿嘴不吭声了。
夫子话锋一转,又说:“不过人生在世,总该有志向才对,否则庸碌一生,又有何意义。”
林珏若有所思。
从这一日起,他总是下意识的去观察身边的人。
勤奋苦读的同窗,看似豁达,实则无奈的夫子,还有街道上的百姓。
日复一日,原本激愤不平的心情,反倒是平静下来。
三年又是三年,镇江已经大变样,曾经青州府最贫困,百姓们连吃饱肚子都难的地方,如今家家户户都丰衣足食。
林珏觉得自己大概懂了父亲的意思。
这一日,他来到林渔的面前:“爹,今年我想下场试一试。”
第96章状元郎的陈世美爸爸(10)状元郎的……
十三岁,正是参加县试的好年纪。
林渔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并且早早的清点人手,派人送他去临州参加县试。
父子俩的户籍落到临州,但这六年一直生活在镇江,只有逢年过节会特意去扫墓祭祀。
以前都是林渔带着孩子一块儿回去,这一次,林珏却需要自己上路。
因为这一次的考绩中,林渔终于靠着出色的政绩,拿到了一个上上。
调令已经下来,他即将前往青州,当一个正六品的通判。
知县到通判隔着两级,这次的调令可算十分优待,但催得也急,林渔交接后就得立刻赶往青州,根本没时间陪孩子回乡赴考。
十三岁的孩子独自回乡备考,林渔心底总是不放心,连着几日都在叮嘱。
反倒是林珏小大人似得,反过来安慰:“爹,别担心,临州我熟悉,而且身边还带着人,不会有事儿的。”
“倒是你此去青州,人生地不熟,一上任就是通判,还得小心行事。”
林渔听得哭笑不得:“你倒是担心起我来。”
临了又嘱咐:“等成绩出来就直接去青州,不用再来镇江,这边的东西我都会一块儿带走。”
“知道啦,您都说了三遍了。”
林珏无奈,脸上却没有不耐烦,反倒是很享受这份唠叨。
一月底,父子俩头一次分离。
林珏坐船前往临州参加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