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今天晚上的牌局,没有人会轻易地再跟注苏澄的牌了。
每一次跟注,都可能是在帮苏澄挖一个埋葬自己的坑。
至于马姝宁,她的想法要比尹嘉志、许宁等人多的多。
除了表面上的洋洋得意,她内心其实更多的是对苏澄的欣赏。
他的数学能力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这一手牌马姝宁压根没有动脑子,她更多的是专注观察苏澄的反应,这个视角独特而迷人。
她变相的参与牌局,但她的心跳、财富,都与苏澄的每一个决策紧密相连。
马姝宁能想象到苏澄大脑里那些概率树在疯狂生长和计算,最后剪枝,得出一个最优解。
马姝宁需要做的就是把苏澄给出的“答案”执行出来而已。
逻辑和推断,还不是马姝宁最欣赏苏澄的地方。
因为苏澄不仅仅是在打牌,而是在构建一个故事。
一个让牌局上的对手信服、并最终为之买单的故事,引导对手一步步走向他设计好的结局。
这是一种艺术!
接下来的回合就很自然了。
拿到不错的牌,苏澄建议马姝宁尝试打一打。
如果起始手牌的牌力不好就直接弃掉。
偶尔还可以投机。
苏澄的建议专业且精准,甚至有人觉得苏澄更像一个职业牌手。
不对。
他比职业牌手的判断力和决策更加准确,就好像一个没有任何情绪起伏的ai机器。
苏澄的决策赢多输少,不到一个小时,马姝宁面前的筹码就已经堆成了小小的一座山。
就连马茹的筹码都输了一大半。
要知道,马茹、尹嘉志、许宁等人可基本上都经过顶尖学府培养出来的人才。
假设他们只是不学无术纨绔不堪的富二代,就不是打德州扑克了,应该是玩那种更加简单粗暴的扑克牌游戏。
再者,纨绔二代也融不进他们这个圈子。
这里大家比拼的是智慧和博弈。
其实苏澄除了数学和逻辑分析,以及六眼的优势,还有一个相对大的优势。
那就是众人对苏澄都不熟悉。
马茹、尹嘉志、许宁等人经常在一起玩乐、打牌,早就知道对方是什么性格,什么样的做事风格。
这种熟悉的对手会大大降低错误率。
苏澄大家就很陌生了。
他们不知道苏澄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一种性格,什么样的做事风格。
平常里怎么做事,打牌也就是什么样子的。
这种陌生人确实具有一定优势。
但这种优势说实话,也算不上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