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希望这逆子,能够吸取之前种种教训,脚踏实地地做事才好啊!”
顿了顿,太和帝又提起了寧枫,嘴角便不自觉地扬起了起来:
“我听说老六最近深得方大儒器重,竟不惜亲自替他招募幕僚,如今他天策府怕是要真的群英薈萃了。”
提到此事,曾行知也不免笑了起来:
“六殿下或许才华不够出眾,但他有一颗常人没有的赤子之心,不然以方大儒那般圣贤人物,又岂肯屈尊替他去招募幕僚。”
“唉,可惜老六患有脑疾,不时憨傻,不然朕倒是真的想將储君之位留给他!”
太和帝悠悠地嘆息一声,曾行知不敢接话,犹豫了一下,道:
“陛下,六殿下此次招募的幕僚极多,微臣想亲自前往一趟,正好能教教他如何管理这些幕僚。”
几个幕僚,自然不需要特別安排,可若是十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那可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幕僚机制了。
曾行知这位內阁大学士在这方面,自然是行家。
是以他一出口,太和帝便应允道:
“朕总归是亏欠老六不少,你便去替他打理打理一下吧!”
让內阁首辅去给一个还未封王的皇子打理幕僚,寧枫也是全天下独一份的了。
“臣遵旨。”
……
两日后,天策府。
晨光刚掠过五脊六兽的屋檐,府前广场已排起长龙。
有背著破箱的寒门举子,有捧著家传兵法的退伍校尉,更有早已功成名就,名声斐然得知名才子。
侍卫长敲著铜锣吆喝:“应徵水利的走东华门!懂番文的去西厅!会製图的等著沈大人!“
后园水榭內,寧枫正与文子渊等三位幕僚议事。
他面前《西城改建全图》上,硃砂標註的线条如血脉延伸。
这位“亚圣“只著素白中单,眼下掛著青黑,袖口却依旧纤尘不染。
“殿下,三日来投奔者六百余人。“
赵越捧著名册,申请激动:“按您定的#039;三试法#039;,取了一百二十人。“
所谓三试法其实就是寧枫参考后世公务员考核制度不济了面试、笔试的同时,额外加了一个技能考试。
凡加入天策府者,必须要一技之长,哪怕是会种田也算。
沈海笑著补充:“匠户居多,但通晓番外语的仅九人。“
他手中的算盘珠子轻响:“倒是精通算学的,特別是珠算的,竟有十八人,看著核帐比户部官员都要快三倍。“
“昨日咱们的人勘测西城,发现前朝地下暗渠。“
文子渊接著道:“杜明远说若修復这些水道,能省五万两白银。“
杜明远,群英会当日毛遂自荐第一人,寧枫接纳后果然具备真才实学,立刻起了作用。
寧枫蘸硃砂在地图上勾出脉络:“暗渠改排水,主街两侧留十丈绿化。“
西城是参考青龙坊,但不能照搬,之前因为一些技术因素和材料因素无法实现的,寧枫都想在西城一一化为现实。
“此绿化怕是又要多费百万两银子了!”
文子渊不由苦笑,自家殿下有时候钱办事连他都觉得奢侈。
可他哪里明白,一个充满绿化的街区才是一个合格的街区。
“內阁大学士曾大人到!”
忽然,门外传来通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