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提交当晚,她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草原上,天空中有无数双小小的脚丫踩过云层,留下发光的足迹。
一个孩子跑过来牵她的手,穿着樱花布鞋,脸上带着熟悉的笑容。
“沈阿姨,”
他说,“我们要去上学了。”
醒来时,窗外晨曦初露,庭院中央赫然出现一座微型建筑模型??木质结构,屋顶铺满归音兰花瓣,门楣上刻着两个字:
**学堂**
它并非人为放置,监控显示,昨夜零点十七分,一团雾气凝聚成形,持续十分钟,随后消散。
而模型所用木材,经检测竟来自沈知微母亲当年病房外那棵老槐树,该树已于五年前枯死。
她抱着模型走进书屋,刚放下,手机震动。
一封新邮件自动下载,附件是一份音频文件,标题只有两个字:
**作业**
她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起初是安静,接着,传来断续的笔画声,像是稚嫩的手握着蜡笔在纸上涂抹。
然后,一个声音响起,清晰而认真:
>“老师好,我是小星。
这是我画的第一幅画,请您看看。”
背景音里,有其他孩子窃窃私语:“我也交了!”
“我写了日记!”
“我会唱新歌了!”
紧接着,画面通过骨传导技术直接投射进她脑海:一幅彩色图画徐徐展开??
蓝天白云下,一座红顶小屋立于花海之中,门前站着一位长发女子,胸前别着红毛线蝴蝶。
她身边围着十几个孩子,有的挥手,有的跳跃,有的安静依偎。
屋檐下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归音学堂?开学第一天**
而在远处的天空,一道光之桥横跨天地,桥上走来更多模糊的身影,手中提着灯笼,照亮前行的路。
沈知微久久无法言语。
她打开电脑,将这幅“作业”
存档,编号001,分类为“艺术表达?初级”
。
然后新建文档,写下第一行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知,学会用多种形式表达存在。
>第一课主题:我的名字怎么来的?
>教学材料:父母留言录音、梦境片段、心跳频率图谱
>评估方式:提交一件代表“我是谁”
的作品(形式不限)
文档保存瞬间,所有联网的回声驿站终端屏幕同时亮起,自动弹出同一句话:
>**“第一课,开始了。”
**
当天下午,第一位“学生作品”
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