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三哥,我等著你们回来。”
胡翊也是拱手作別,然后策马去追已经走远的常遇春。
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夕阳下拉出长影·。
身后的军卒们还在高呼:
“駙马爷保重!”
在西安见过了徐达后,胡翊一行便出潼关,自水路到开封,然后南下。
沿运河而下时,胡翊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一一“轻舟已过万重山”。
以前,对於古人的诗句並没有太多感触。
直到今日,注意到了眼前的画面,才真正体会到这诗句写的传神。
船行水中,因为也不急於赶路,走的也慢。
到南京时,已经是七月末了。
聚宝门外。
天气热的冒烟,这大中午的,城门附近连个行人都没有。
常蓝氏焦急地等待著。
按著常遇春信中所说,他们今日就要回家了。
常茂和常升纵马飞奔,已经探出去好几里地,终於在码头处见到了亲爹和胡翊。
“爹!”
二人老远就呼唤起来,翻身下马,来到码头边,立即趴在常遇春的怀里痛哭。
“爹,娘说我们再也见不到您了!
孩儿们不信!
今日总算把您盼回来了!”
看到两个儿子趴在身上痛哭,常遇春也只感到一阵心酸。
他用两只粗糙的大手,將儿子们起来,畅快的笑声又变的中气十足。
常遇春一把年纪了,当著儿子们的面,翻了两个跟头。
翻完后,他问儿子们:
“咋样?
你们的爹没事吧?”
看到老爹还能翻跟斗,常茂、常升终於放下心来了。
他们一起用力点著头,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好了。
混小子们,快去把老子安然无恙的消息,传给你们的娘!
快去!”
他照著两个儿子后脑勺上拍了一巴掌,叫儿子们回去报信。
直到儿子们都骑著马跑远了,常遇春才捂著胸口,疼的直擦汗:
“哎呦,不行不行——岔了气,岔了气。”
沐英在旁埋怨著他道:
“常叔非要逞能吧,姐夫的话就是不听,你还没好利索呢。”
常遇春吃了亏,这会儿缓不上来气,就只能受著沐英的念叨,不能还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