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 第136章 叔侄交锋提前到来的九族危机(第1页)

第136章 叔侄交锋提前到来的九族危机(第1页)

第136章叔侄交锋,提前到来的九族危机

胡翊顿时心生出不好的预感!

莫非,叔父和章溢被毒死之事有关?

他悄悄抬眸,瞄了朱元璋一眼。

堂堂皇帝,每日政事缠身,哪有时间与他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这其中定然藏有深意。

再一联想到自己的叔父此人,本来也有毒杀別人的前科。

单是正史记载中,便有毒杀刘基的事件发生。

刘基死后多年,直到“胡惟庸案”案发,才被爆出来。

这还只是被爆出来的。

那些没有爆出来的事情,又有多少呢?

一想到此处,胡翊顿觉不寒而慄。

朱元璋就坐在龙椅上,假意举起一本奏章,凑在眼前。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他暗地里却不时瞟过胡翊,將女婿的整个神情都捕捉到了。

看到胡翊陡然间一激灵,许是想到了什么。

朱元璋此时便又放下奏章,缓缓开口说起道:

“咱决定暂停推举制,並儘快恢復科举制度,以考试选拔人才。”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观察。

“女婿,关起门来都是自家人,说说你的想法吧。”

看自己这老丈人又拋出来一个话题。

胡翊暗暗思著,脑子里面马力全开,全力运转起来。

他很清楚,朱元璋从一开始建立推举制度,由大臣推荐民间的有才之人入朝为官。

此事归根结底,为的就是打压浙东的文官势力。

再说的直白一点,推举制类似於汉代的察举制。

推举的名额虽然有一部分掌握在勛贵们手中。

但却可以在王朝早期,吏治不那么腐败之时,惠及到真正的寒门子弟。

推举不看家世、不重出身,可以使朝堂上出现部分寒门官吏,这是一部分皇帝可以提拔起来的自己人。

皇帝可以对他们进行升迁、提拔,培养成自已的助力,从而对朝堂上的文、武勛贵们造成压制。

但若是开了科举,就相当於是和天下的世家大族、地主豪绅们进行了联合。

因为一本书要几两银子,普通人家根本读不起。

读书是大户人家才消费得起的权益。

这其中还不包含请名师、做精细学问的额外费。

何况朝中的浙东文官们又掌著文脉。

科举一开,必然是这些人的家族子弟入朝为官,底层上升渠道便被堵死了。

如此一来,就等於说是皇帝放弃了打压文臣,改为与文臣合作了。

这是与朱元璋心中想法完全背道而驰的!

把这些都想明白了。

胡翊却还未做出回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