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翊忽然回过神来,自己这么做,似乎已经有些越权的嫌疑了。
承暉司的功能,是保护东宫和太子,对一切可能威胁到太子安全和地位之事,进行探查。
防患於未然,消弹於无形。
但自己竟然拿著承暉司,监察起太医院来了。
吩咐下去后,胡翊给自己也搞了一杯醒神茶。
在詹事府大堂坐下,吩附外人不得打扰,然后看起了张景岳给自己的这封书信。
张景岳的这封书信之中,写明白了许多事情。
比如昨日,胡翊在通报过戴原礼、徐彦纯,要他们今日前来商议成立惠民医局之事。
就在昨夜,他们这个小圈子里面,大概有几名御医和十几名太医。
便在私下里进行会,为此事討论到了深夜。
所以,今日这二人表面上赞同胡翊的主张,口口声声说是怕明日同僚们反对。
这不过是找一个藉口,把罪责推到广大同僚们身上,把自己摘出去罢了。
张景岳细细分析了这些人反对惠民医局的原因。
第一个,便是太医们担心身份特权的降低。
本就是宫中太医,平常有薪俸。
在太医院十三科坐诊,又有诊金可以收,官员们与他们往来时,更是极为恭敬。
谁愿意被他这个附马爷拉到街上去,为那些贫民百姓们诊治?
这样便被拉低了身份。
第二个,便是事多无閒。
被胡翊拉去轮流坐诊,坐诊的这一日,在太医院便收不到诊金不说。
还要额外付出辛劳。
本来养著什么都不做,也有一份俸禄在那里可以领,
谁愿意来一位上司,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这两条都还不说了。
最重要的,便是张景岳提到的第三条。
这些太医们怕被衝击到自己的地位,导致既得利益不保!
按张景岳所说,太医院如今的近三百名医士之中,像崔医士这样被埋没的人,足足有几十位。
他们论医术、论能力,已经足以达到太医的层次,早就该得到晋升。
却一直得不到普升的机会。
崔医士有幸跟隨胡翊,才普升了一步。
太医院还有一位比崔医士医术略好些的人,叫赵元魁,至今受到打压。
这赵元魁空有一身医术,只能被压在太医院。
普升无门,得不到任何施展医术的机会。
他哪怕想脱离太医院,做个民间游医,靠自己一身医术养家餬口,竟然都不行!
普通医士连品级都没有,月俸不足一石。
也因此,这位赵医士得不到重用,只能在空閒时帮人代写书信。
甚至连木匠、泥瓦匠都学会了,只为养家度日。
张景岳在书信中列举出了原因。
让赵文魁这样有能耐的医士流入民间,若因为行医积赞起了医名,则对太医院的正统地位和名声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