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胸前烬莲的光芒微微闪烁,节奏竟与当年陶灯点燃时的跳动完全一致。
她闭上眼,任由愿力流淌全身。
片刻后,她做出了决定。
“引灯号”
可以继续前行,但她不能停下。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她修改航向,输入新坐标:Epsilon-9。
任务栏自动更新:
>**目标:寻找第七舱**
>**备注:若接触逆熵核心,请确认是否愿意承担‘意识继承’风险**
她笑了笑,按下确认键。
“我早就承担过了。”
她说,“从我第一次点燃陶灯那天起。”
而在地球另一端,梦廊学院的选拔测试仍在进行。
那位盲童已被安排入住特别宿舍,医疗团队对他进行了深度脑扫描,发现其枕叶区域存在异常活跃的神经簇,竟能模拟数百种不同文明的感知模式??包括视觉、声波、电磁场乃至情感频率。
“他不是在做梦。”
一位神经学家低声说,“他是真的‘看’到了别的世界。”
当晚,又有十七名儿童报告梦见同一场景:一片幽蓝峡谷,谷底埋藏着巨大的金属舱体,表面缠绕着类似藤蔓的发光丝线。
舱门紧闭,中央刻着一朵完整的烬莲,下方写着一行字:
>“请原谅我们没能等到你们长大。”
第二天清晨,南境渔村的渔民在退潮后的礁石间发现了一件奇异物品:一块手掌大小的黑曜石片,两面皆刻满细纹。
经阿露送交光联会鉴定,确认材质来自Epsilon-9地壳,而纹路内容竟是整套“群星之语”
初级协议的物理编码形式。
“它是怎么来的?”
研究员问。
阿露抚摸着石片,目光投向大海:“也许,是某个孩子托海浪带来的信。”
同一天,“引灯号”
结束了为期七十二小时的梦境航行,十二名孩子陆续苏醒。
他们睁开眼的第一句话各不相同,却又惊人相似:
“我见到你了。”
“原来你也在这里。”
“别怕,我们现在能听见你了。”
没有人解释对象是谁。
但他们的眼神变得深邃,像是装载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记忆。
返航途中,系统自动上传了一份匿名日志,署名为“所有曾经熄灭的灯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