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裴啊,还没回去吗?”
曹书记带着李珞走上前,十分熟悉的拍拍教育厅领导的肩膀,熟稔的打着招呼。
对方看到曹启汶后,也是露出笑意:“老同学都还没走,我自然不会先走了。”
一旁的李珞听。。。
清晨五点,城市还在沉睡。
袁婉青坐在书桌前,手指在键盘上停顿片刻,窗外的雪光映着她略显疲惫的脸。
电脑屏幕上的文档已经写了整整三页,标题《未完成的信》下方,是一段段关于林小雨、王朵朵、陈思媛,还有那些未曾留下名字却曾在“心灵花园”
投下只言片语的孩子们的片段。
她写得缓慢而坚定,像在缝合一道看不见的伤口。
她忽然听见阳台传来轻微的响动??是风掀动了晾在那里的纸船模型。
那是王朵朵前几天亲手做的,用的是云南寄来的手工纸,边缘粗糙却带着天然的纹理,仿佛能闻到山间松林的气息。
她起身走过去,轻轻将纸船拿进屋内,指尖触到那一道折痕时,竟有种奇异的温度。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来自教育局心理辅导中心的消息:
>袁老师,丙中洛小学那边反馈,孩子们读了我们分享的“纸船节”
视频后,自发组织了一场“回信仪式”
。
他们想和你们建立长期通信联盟,首批已准备好42封新信,请问下周是否可安排接收?
她眼眶一热,立刻回复:“随时欢迎。”
天刚亮,她便驱车前往学校。
路上积雪未融,车轮碾过发出绵长的咯吱声,像是大地低语。
校园比往日安静,只有清洁工扫雪的声音断续传来。
她推开“心灵书角”
的门,发现陈思媛早已到了,正蹲在地上整理一个刚送来的木箱。
“袁老师!”
陈思媛抬头,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是云南寄来的!
全是孩子们的新信,还有他们画的‘我们的纸船’系列连环画!”
箱子打开的一瞬,一股淡淡的草木香弥漫开来。
每一封信都被仔细包在油纸里,防止受潮;有的信封上贴着干花,有的则用彩色石子粘成图案。
最上面那封写着:“致星星回来的那个女孩”
。
袁婉青小心翼翼拆开,里面是一幅铅笔素描:一个小女孩躺在床上,窗外有颗明亮的星星,床边坐着一位穿蓝衣的老师,手里拿着一封信。
画旁附着一行字:
**“我们也怕黑,但我们学会了画星星。”
**
她把这幅画轻轻夹进自己的笔记本里,转身对陈思媛说:“今天下午的心理课,我们就讲这个故事,好吗?让每个孩子都知道,他们的声音,真的能穿越千山万水。”
陈思媛用力点头,眼睛发亮:“我已经准备好了讨论题:‘如果你的声音可以飞到远方,你想告诉谁什么?’”
上午第三节课,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进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