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读着读着,忽然笑出了声,又迅速捂住嘴,怕惊扰了这份纯粹的温柔。
临走前,她再次打开公众号后台,发现又有上百条新留言涌入。
其中一条匿名评论让她驻足良久:
>“我就是当年那个躲在柜子里数心跳的女孩。
如今三十岁,刚做完产后抑郁治疗。
看到王朵朵的诗,我哭了整整两个小时。
原来有人早就懂我。
谢谢你们,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失败的母亲,也不是破碎的女人。”
她回复了一句:
**“你从来都不是碎片,你只是经历了一场风暴。
而现在,风停了,星还在。”
**
回到家,她泡了杯热茶,坐在书桌前继续修改《未完成的信》。
写到结尾时,笔尖微微一顿,然后坚定落下:
>“……所以,小雨,我不是在替你完成什么遗愿。
我只是在延续一种信念: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就没有真正失落的声音。
>那些没能寄出的信,终将以另一种方式抵达。
>就像春天总会来,就像雪融之后,大地仍会生长花朵。
>你从未离去。
>你只是化作了无数颗星星,照亮后来者的路。”
合上文档,她起身走到阳台。
雪早已停了,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露出几点清冷星光。
她仰头望着,仿佛看见一只小小的纸船,正静静漂向银河深处。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王朵朵正把最后一艘纸船放进玻璃柜中,郑重贴上标签:“致未知的朋友??愿我们的船,永不沉没。”
与此同时,云南山区的一间教室里,孩子们围坐在篝火旁,拆开来自远方的信。
当他们读到“我也怕黑,但我学会了画星星”
时,齐声欢呼起来。
有个小女孩拿起炭笔,在墙上画下一艘纸船,船头站着两个小人,一个戴红帽,一个撑伞。
她说:“这是我们的故事。”
千里之外,苏苗躺在床上,手中握着一张复印的纸船照片。
她闭上眼,嘴角轻轻扬起。
梦里,她看见姐姐站在火焰尽头,朝她伸出手。
这一次,她没有逃跑。
她朝着那束光,一步一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