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成锦鲤小夫郎后,被夫君宠上天 > 第27章(第1页)

第27章(第1页)

朱翠兰喝道:“嘀咕什么呢,洗过脸了没。”

“哎呀,洗过了洗过了。”赵方初继续放低了声音:“我娘现在听见说媒就头疼,我哥好不容易从上回的打击里走出来,这回不知道又到啥时候才愿意相看人家呢,你说我哥这什么天煞孤星的命啊”

杨冬湖不赞同道:“遇人不淑那是别人不好,跟咱们家人可没关系,再一再二不再三,说不定下回就能碰上个好的呢。”

赵方初点了点头:“兴许吧,我哥人也挺好的,说不定能呢。”

朱翠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冲着赵方初道:“红枣这就下锅了,再过一会儿就能吃了,去喊你爹把鞭炮点着,再去堂屋里把冰糖端来,我做糖蒜用。”

“好嘞。”

村子里已经已经接二连三的响起了鞭炮声,空气中弥漫着硝石的味道。

赶着这种特殊的节日,做好饭前都要燃一挂鞭炮。其实原本只要吃年夜饭前放就行,过年是个阖家欢乐的日子,放鞭炮不仅显得喜庆,还象征着团圆。

后来慢慢的每逢团圆的节日大家都爱放鞭炮,像什么元宵中秋,又或者是其他传统节日,不拘什么时候,就为了图个热闹。

鞭炮声响起,朱翠兰开始着手准备腊八蒜。

蒜头昨天剥的时候就已经切去了头尾,这样更容易吸收醋汁,不管是做什么腌菜,坛子里都不能有生水,不然还没发酵就先长霉了。

腌腊八蒜的方法很简单,用米醋没过大蒜,放上几颗冰糖,再滴几滴白酒杀菌,放到炉子边或是太阳能照到地方腌制一段时间。

都说腊八的大蒜除夕吃,等到除夕那天也差不多就变绿了,拿出来就着饺子吃,最是解腻了。

杨冬湖和赵方初在旁边学着看,这东西简单不需要高深的技巧,最容易上手了。

做好了腊八蒜,锅里的粥也就好了,细火慢炖了一早晨的粥喷香扑鼻,朱翠兰盛了一碗让杨冬湖先拿回去放在自己家的厨房里祭神。

喝了这碗软糯粘稠的腊八粥,离过新年的日子就又近了一天。

第47章庙会

年前逢的集市多,各个地方的小摊贩就会往热闹点儿的地方挤,人越多买的东西就越杂,慢慢地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庙会,到现在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地点和时间了。

年节下,走亲访友的多。有的人亲戚多,拜年错不开,就会在春节前去关系远一点儿的亲戚家提前送了年礼,礼节到了,年后就不必再来了。

朱翠兰娘家亲戚多,隔三差五的就来几个表亲远戚的来拜年,关系说不上亲近,但到底是个亲戚。

来的亲戚多,赵方初收到的红包就多,还没到春节呢,他的手里已经攒了不少的小金库。

朱翠兰说赵方初是狗窝里藏不住剩馍馍,手里有点钱不花出去难受,村子里好玩好吃的哪能和镇上可比不上。

这不,刚得了个逢庙会的机会,赵方初一大早的就来找杨冬湖,求着他跟自己去庙会。

“冬哥,去吧去吧,真的可好玩了,我听人说这回来的还有从外地来的戏班子呢,唱的曲儿可好听了,要不是镇上的老爷老来得子,花大价钱请过来,咱们都没机会听,等后头忙起来被我娘拘在家里炸年货,想去都去不成了。”赵方初晃着杨冬湖的手道。

杨冬湖想到明天就腊月二十了,成亲杂事繁忙,明天就得去赵方初舅舅家帮忙,他和赵洛川也是要去的。

既是临近新年,又是成亲大喜,怎么说都得送点东西才不会失了礼数,家里又没有合适的,还真得去镇上挑选挑选。

“那咱就去一趟吧,我还没去过呢。”杨冬湖是无心的,原来的世界像庙会这种带传统色彩的大型活动已经快要销声匿迹了,他从上学到工作,都在一个城市里完成了,也没有机会见识这样传统的活动。

可这话听在赵方初耳朵里又是另一个意思了:连庙会都没去过,冬哥也太可怜了。

赵方初拍了拍自己的钱袋:“我今天带好了好多钱呢,之前我答应你了,要给你买好吃,今天你敞开了吃,我来付钱。”

杨冬湖被他豪迈的语气逗乐了:“行呢,不过庙会上人多,就咱俩不安全,叫上大川吧。”

能去就行,人多人少的没差,赵方初“哦”了一声道:“那我把我哥也叫上吧,他最近脸上的笑都不多了,让他也出去散散心。”

几个人出发的不算早,可往镇上去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的,隔老远就能听见热闹的叫卖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