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成锦鲤小夫郎后,被夫君宠上天 > 第129章(第3页)

第129章(第3页)

杨冬湖漱完了口,守在锅边等着饺子成熟,外头太冷,厨房里烧着火还觉得挺暖和,他围在赵洛川身边,笑道:“好啊,我也想要有咱们两个名字的。”

“行啊,虽然我学问不深,但写名字还是不在话下,到时候把咱俩的名字写在一起。”

饺子的香味儿飘出好远,外头太冷,赵洛川没让老太太出来,把饺子端去了床边。

过了年该是走亲访友的时候,他们家没什么亲戚,能在屋里慢慢的吃,也不担心有人突然上门。

赵方初倒是匆匆来过一趟,有些不好意思的央求杨冬湖把花灯在他这儿藏着,他怕朱翠兰看见又要骂自己。

杨冬湖同意是同意,不过拽着赵方初打听了好一会儿,他正愁没有新鲜事儿解闷呢,把赵方初问的满脸羞红才停手。

他手里的手炉赵洛川也看见了,觉得那个东西要比汤婆子好用,还问他是从哪儿得来的,想给杨冬湖也买个用。

赵方初尴尬一笑,没说话。

第267章忙忙碌碌

赵洛川直到最后也没打听出来赵方初那手炉是从哪儿得来的,赵方初嘴巴闭得紧,有什么话跟杨冬湖说完还要他保密不许跟赵洛川讲,是二人的私密话。

不过二人不用走亲戚有许多空闲时候,一年一次的庙会并没有因为大雪而受影响,镇上依旧热闹非凡。

家里的汤婆子还是有挑货郎从村子里吆喝着路过的时候买的,像赵方初手里的那么精巧,小摊主一般不会卖。

朱翠兰在家带客,年初四本该是朱一程带着媳妇来给姑母拜年的日子,但他媳妇快要临盆,来回折腾麻烦,便让朱家顺把年礼捎了过来,这会儿他跟赵河两个人正喝酒喝的畅快着呢。

逢庙会有个少有的晴朗,虽然还是寒冬腊月,但相较前几日已经好了太多。

杨冬湖趁着自己身子还不算太笨重,软着嗓音央求让赵洛川带着他一块儿去凑热闹。

人多挤的厉害,赵洛川本来不想同意,不过看杨冬湖闷在家里这么些时日,哀求的时候都是怪可怜兮兮的,本来有身子就已经够吃苦了,一直闷在家里换谁都受不住,人多大不了自己多上心看顾,这么一想心一软就同意了。

今年的庙会跟去年没什么两样,杨冬湖也知道自己的身子,没去人太多的地方拥挤,流连了几个小摊子买了些小玩意儿,心情顺畅不少。

挨着卖胭脂的摊子有卖拨浪鼓和布老虎一些哄娃娃的小玩意,那摊主看得出来杨冬湖是有身子的,笑呵呵的拿着拨浪鼓摇了两下,都不用开口说话,杨冬湖自己就被吸引了过来。

他们家里没有小孩子,自然不会有这些东西,拨浪鼓摇晃时声音清脆,杨冬湖觉得新鲜,那摊主才笑吟吟的问他需要什么。

杨冬湖挑了个布老虎,还有摊主手里的破浪鼓也一并买了回去,一样两份,是准备让朱家顺带回去给朱一程未出世的孩子。

还有衣裳料子,出不了正月他家娃娃就该出生了,在肚子里不知男女,杨冬湖买了匹红颜色的,刚好才过了年喜庆,红色男孩女孩都能穿,挑不出错,那些哄孩子的玩意儿就更不会分男女了。

他们自己家里朱翠兰给娃娃缝的小衣裳什么颜色都有,赵洛川买布料的时候也是红蓝不忌,只要是好看的颜色就行。

赵洛川找了好几个地方,才寻着和赵方初那个手炉差不多的样式,也是里头装木炭的,比汤婆子贵的多。

不过只要暖和,冬天不会让夫郎冻手,贵点就贵点儿,他也不心疼,答应给杨冬湖糊纸灯笼,家里没有纸,从前用来糊窗的桐油纸倒是还有,不过因为要在上头写名字,桐油纸便用不得了。

读书人用来做文章的纸贵,赵洛川没买太多,够糊一个灯笼的。

食楼里过年也打了烊,门口挂着一块大大的牌子说要过了初六才会开门,门口卖肉饼的摊子但是一直都在,赵洛川买了两张饼给二人垫肚子,街里头太挤,他们只在外头远远的看了一眼,没往里去。

就这么转了一会儿杨冬湖有些累,脚腕子都开始发酸,幸好他们出来的时候推上了板车,要不然这么远的路,杨冬湖走肯定是走不回去了。

板车碾过雪堆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杨冬湖坐在车上清点买回去的东西,那叠子纸他也看见了,一想到这么好的纸要用来糊灯笼怎么看怎么觉得浪费。

杨冬湖想,到时候得多写几个字上去,才不白白枉费这么好的纸张。

过了初八,几乎就没什么亲戚走动了,年中的忙碌才过,大多数人都清闲下来,等着过了正月十五开始着手农忙。

朱翠兰入了腊月就不得清闲,过了年更是,给杨安锦的聘礼都准备好了,说好的二十两聘礼已经给了五两,剩下的十五两也早早地就存好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