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 > 第276章 永远凌驾于王权之上(第1页)

第276章 永远凌驾于王权之上(第1页)

一艘中型皇明战舰的造价,高达3亿两。材料成本没有那么夸张,主要贵在研发费用,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次远征德里苏丹国,一共出动了三艘中型皇明战舰。在景泰十六年10月,浩浩荡荡的南下。再看奥斯曼帝国,当穆罕默德二世得知明朝要对德里苏丹国发动战争,最初的心情是欣喜若狂的。可是,当他冷静下来,分析利弊后,就笑不出来了。穆罕默德二世深知自家军事装备,与大明存在明显的差距。那么问题来了。覆灭德里苏丹国这场战争,奥斯曼帝国到底应不应该参与其中呢?如果参加了,与大明联手灭掉德里苏丹国。到时候,战争成果该如何瓜分呢?首先,奥斯曼帝国距离德里苏丹国有很长一段距离,即便拿下了,也会存在难以统治的客观现象。反观大明,人家的边境线就跟德里苏丹国接壤。对于这个烫手山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舍弃掉,直接大大方方的说,不要了。可这么做的话,会不会引起国内动荡?说不好。毕竟军队是拿着纳税人的钱去打仗的。赢,是肯定会赢的,但跟自己没有关系。最后与大明瓜分领土,最大可能的结局就是,奥斯曼帝国不敢拿,一块地都不敢拿。往好处想,哪怕拿了,迟早也有一定概率会被吃掉。既然如此,那我何必大费周折去出兵,去打仗呢?往坏处想,万一在分赃的时候,与明军产生矛盾冲突。最后人家明军开着钢铁巨兽上岸打自己,又该如何抵挡呢?在政治上,无利可图的决策,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穆罕默德二世很有自知之明,“不要试图与强者讲道理。”那么问题来了,奥斯曼帝国不出兵可以吗?也不可以。因为之前口嗨得太狠,张口闭口就是要灭了德里苏丹国。现在好了,情绪都到位了,真有机会灭了对方,然而自己却说到做不到?如果穆罕默德二世选择袖手旁观,他肯定会被民众骂死,被舆论的洪潮淹没。别看他是苏丹(国王),只不过是伊xx教法(沙里亚)的傀儡罢了。话说这些区欠州古国的政治制度真有意思,哪怕距离中世纪已经过去很多年,而这种教皇选拔国王,又制约国王权力的“教权至上论”的玩法,一直持续了400多年。也许有人会好奇,难道没有任何一个国王,敢直面教皇,敢反抗宗教,敢取缔“教权至上”吗?有的兄弟,只是成功者寥寥无几。穆罕默德二世没有勇气去反抗沙里亚(教皇),也没有能力。所以,他担心的是,豪言壮语都说出去了,结果到头来,不打了?那他会不会被沙里亚罢免,选出另一个新的苏丹,来取缔他的地位?念及至此,穆罕默德二世不再纠结,他前往教廷询问沙里亚的意见。“亲爱的苏丹,你告诉我,你的真实想法?”“我不想打,风险太大了。”穆罕默德二世不假思索,直接回答道。沙里亚却眉头紧皱:“那不行,你必须打。”“”穆罕默德二世说出自己的犹豫。沙里亚满不在乎的说:“土地,可以不要,人,也可以不要,金银更可以不要。”穆罕默德二世愣住:“那要什么?”“你与大明国君商量一下,让他们答应,允许伊教在德里传播,并成为第一宗教。”“另外,我希望你能说服大明,在他们本土,让伊教广泛传播。”“就让真主阿拉的圣光,普照每一个受苦受难的信徒吧。”穆罕默德二世犹豫了,这件事情的难度可不小。“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不明白。在他看来,打完一场仗,什么成果都不要,那岂不是荒谬?你是沙里亚(教皇),你答应了,可是奥斯曼的子民呢?他们答不答应?“每一个了解过真主阿拉经历过的苦难的人,都会心甘情愿的成为真主最忠诚的信徒。”“我相信,大明皇帝,也不例外。”穆罕默德二世心里咯噔一下,他算是听懂了。原来沙里亚是打算用宗教去影响大明,相信在万民的加持之下,大明皇帝自然而然的,也会成为沙里亚的仆人。从此,沙里亚将成为大明最尊贵的人,就如同奥斯曼帝国一样,可以裁决国君的任命与轮换,可以操控律法与财富。教权,永远凌驾于王权之上。沙里亚看到穆罕默德二世眼里的犹豫,他继续循循善诱。“我知道,你一直在恐惧大明,他们强大的军事力量,让你不敢直面。”“可是,你要相信,伟大的真主阿拉是万能的,是世间唯一且绝对的存在。”“只要你能成功的将教义带过去,从今以后,奥斯曼与大明,将成为坚固的友邦。”,!“彼此分享科技,分享财富,分享领土,永远,强盛下去。”“而你本人,也将成为真主座下的仆人,实现永生。”穆罕默德二世揉了揉太阳穴,表情难看,无奈回道:“我试试吧。”“不行!你一定要做到!”“你现在就对着伟大的真主阿拉发誓!”“如果你做不到的话,就”最终,奥斯曼帝国还是出兵了。他们一共派遣20万人马,攻打德里苏丹国的西部。不过由于木帆船落后,等他们赶赴到战场时,都不知猴年马月了,还有很大概率会在茫茫大海中迷路。大明此次出征的统帅,依旧由孟宇寰担任。尽管第一次出征,去攻打大城等国花费的时间,远超朱祁钰的规定范围内。但是因为数据好看,以几乎零伤亡的优异战绩,获得了君父的认可。“我孟宇寰,又来了!”“看看那个什么德里,能坚持几天?”在攻打之前,孟宇寰决定先玩一波心理战。他安排人写信寄给对方的什么苏丹,让他们乖乖的把国都交出来,不要试图反抗。信中还承诺,只要投降,缴械不杀。并且保留德里苏丹国原本的政治制度,协助苏丹(国王)迁移新都。孟宇寰的话,你就信吧,一切解释权归大明皇帝所有。没想到,这封信寄到德里苏丹国后,还真的引起了一番激烈的争执。:()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