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无限恐怖,但是没有主神空间 > 第一百九十一章 雷霆真元(第2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 雷霆真元(第2页)

“当然。”李昭冷笑,“你以为《倾听权公约》签署后天下太平?权力从不会容忍失控的温柔。他们允许你流泪,但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对着指定对象。真正的共情是危险的,因为它让人看清彼此的伤疤,进而质疑为何会有这些伤疤。”

林晚晴望向墙上那幅手绘地图。红线依旧密布,但许多节点已被红叉覆盖??那是被摧毁的“静音屋”,或是被迫关闭的“风语节点”。然而,新的标记正悄然浮现:一所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室、一家深夜电台的播音间、甚至某座监狱的放风场。这些地方并未登记在案,却是自发形成的共鸣点。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她问。

“最多三个月。”李昭说,“等第一座过滤塔投入运行,整个城市的‘情感生态’会被重塑。人们将逐渐丧失对他人痛苦的敏感度,就像长期佩戴降噪耳机的人再也听不清雨声。这不是暴力压制,而是温水煮蛙式的麻木。”

林晚晴沉默片刻,忽然道:“你还记得‘种子库-α’里的原始录音吗?那些被埋在冻土层的声音?”

“当然。每一段都是未经剪辑的真实倾诉,包含愤怒、悔恨、爱欲、绝望……最纯粹的情感基频。”

“如果……”她缓缓说道,“我们把它们全部释放呢?不是通过节点,不是通过网络,而是直接注入全球广播系统的底层信号?哪怕只能持续一分钟?”

电话那头长久寂静。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李昭终于开口,“那相当于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一次集体神经共振。可能会引发大规模情绪崩溃,也可能会唤醒沉睡的共感能力。但我们无法控制结果。有些人会因此痊愈,有些人则可能精神失守。”

“可如果不做呢?”林晚晴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世界重回‘诺语计划’的老路?让人们再次学会把眼泪吞回去,把真相锁进抽屉,把心碎伪装成坚强?”

又是一阵沉默。

然后,李昭低声说:“我知道怎么接入国际卫星转发链路。冷战时期遗留的一套备用系统,至今未被注销。只要能在北极圈内找到一台仍在运作的地面站,就能短暂劫持全球短波广播频段。”

“我去。”林晚晴说。

“你疯了?你现在是重点监控对象!边境口岸都有你的生物识别数据!”

“所以我不会走陆路。”她平静地说,“我会坐渔船。从舟山群岛出发,经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渔民老陈答应帮我。他儿子曾在‘风语行动’初期接受过心理重建,现在是极地科考船的导航员。”

李昭深深吸了口气:“……你需要一份极地通行许可,还要避开俄军巡逻区。”

“我已经拿到了。”她说,“用程女士留下的密钥,调取了联合国环境署的废弃档案编号。只要再拿到‘种子库-α’的物理密钥,就能开启钛合金胶囊。”

电话那头久久未语。

最后,李昭只说了两个字:“保重。”

三天后,林晚晴启程。

渔船上条件艰苦,但她早已习惯。夜晚躺在狭窄舱室里,她听着柴油机的轰鸣与海浪拍打船身的节奏,竟觉得这声音异常熟悉??它与“纯声模组”中的“海洋安眠波”极为相似,那是团队根据太平洋潮汐规律设计的一种安抚频率,曾用于治疗战争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小型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里面传出一段极其微弱的声音:妹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

不是言语,而是一次长长的呼气,带着笑意,又像解脱。医生说是弥留之际的自然生理反应,但林晚晴一直相信,那是她在说:“谢谢你听见我。”

泪水无声滑落。

航行第十一天,渔船抵达北纬69度海域。浮冰越来越多,天空呈现出诡异的绿色极光。老陈指着前方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废弃建筑群:“苏联时代的科考站,代号‘北极哨兵’。地面站就在地下三层。”

林晚晴穿上厚重防寒服,由两名志愿者搀扶着踏上冰面。每一步都艰难,轮椅在积雪中陷得很深,但他们用绳索牵引,硬是拖到了入口。

地下通道布满霜花,墙壁上残留着俄文标语:“为了祖国的科学!”“警惕西方渗透!”讽刺的是,正是这些冷战遗民建造的通信系统,如今将成为唤醒人类共情的最后火种。

他们找到了主控室。

设备老旧,但奇迹般仍有电力供应??来自一台靠地热维持运转的微型核电池。李昭远程指导操作,林晚晴亲手输入启动代码。屏幕亮起,显示一行英文:

>“TransmitMode:GlobalShortwaveOverride。Duration:60seconds。ConfirmYN?”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