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电影都有可能,但唯独【四月三周两天】不配。”
白人女记者愣住了,这部影片可是呼声最高,最有希望拿下大奖的影片。
是难得一见的女性苦难题材,又遇见了女性评审主席,很多人基本都默认了的事。
在这个年轻导演的嘴里,居然是不配。
就听田小乐继续说道:
“这部电影既然想以女性题材为卖点,就应该直击疼点,而不是像纪录片一样,置身事外的讲完这个故事。
导演只为了苦难而苦难,没有任何的启示。”
“我在这部影片里,只看到了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的低下,没有对霸权的反抗,只有一味的接受,把女性描述地如此不堪。”
说到这里,田小乐气愤地摇了摇头,等女记者消化完,继续说道:
“这种影片能受到如此追捧,让我大感意外。
你们不是在追求女性平等独立吗?这部电影没有任何价值,为何还有如此高的评价?”
田小乐指着面前女记者说道。后者有些羞愧地底下了头,转移了话题:
“那让你来拍,你该如何拍摄这种题材?”
“有压迫就有反抗,一张破纸就想把女性独立意识给束缚住,这简直就是悲哀。”
田小乐说到激动之处,拍着自己大腿,就好像在做一场演讲。
就听他继续说道:
“我了解到这部电影背景,是在封建时代末期颁布的法案,这样罔顾女性人权的规定,不应该一味的忍让、妥协,而是去推翻它,建立新的秩序。”
女记者连连点头,作为女性,她很认同这番说辞,有压迫就应该有革命。
很快,她冷静了下来,没忘自己本职工作。
“按你这样的说法,有很强的政策色彩,这不符合电影节的选片要求。”
“不,影片从来都不是政治宣言,在那个时代女性别无选择的困境,在封建体制下,只有革命才有可能提高女性地位。
中国有位伟人说过,女性能顶半边天,从此后中国女性站起来了。”
田小乐这句话,让女记者大受震撼,
欧洲最近兴起的女权主义,喊出的口号也只是提高待遇,与男性同工同酬,延长生育假期。
女性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受到西方教育的她,沉默了好一会儿。
不禁问自己:真的能做到吗?
田小乐心里苦,但表面上带着微笑。
等再过几年,结婚就像是开盲盒,遇见好的自然一片和谐。
要是运气太差,遇见抢劫的,掏空两代人的积蓄,就知道这句话的含金量了。
下午。
卫报刊登的采访,瞬间引爆了戛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