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翌日。
既然心中已有了决定,加上小伙伴们都是江华市人,内心也都倾向于选择南影。
众人简单商议一番后,便请江一鸣帮忙联络南影的招生老师。
之所以通过江一鸣这条线,那自是给江。。。
车队穿越云贵交界处的崇山峻岭时,天空忽然暗了下来。乌云如墨,压得人喘不过气。林默正低头翻看父亲留下的地图,忽然听见车载音响“滋”地一声杂音,紧接着,一段从未录入的旋律悄然响起??低沉、悠远,像是从地底深处传来的一声叹息。
“这……不是我们存的曲子。”苏瑶皱眉,伸手去按暂停键。
但按钮毫无反应。
那旋律持续流淌,带着某种古老而庄严的节奏,仿佛一支看不见的队伍正踏着鼓点行进在群山之间。林默猛地抬头,望向窗外。一道闪电劈开天幕,刹那间照亮了前方陡峭的山崖??就在那一瞬,他分明看见岩壁上浮现出无数模糊的人影,肩并肩,列队前行,手中举着火把,口中吟唱着与车内旋律完全一致的调子。
“有人!”他脱口而出。
可再定睛一看,岩壁依旧,唯有雨水开始噼啪砸落。
苏瑶的脸色变了:“你看到了?”
“不止我。”林默指向后视镜,“你看车顶。”
只见原本光滑的金属车顶,竟在雨滴敲击下泛起细微波纹,如同水面被音波震荡。更诡异的是,那些雨点落地的声音,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形成了清晰的节拍序列:四三拍,慢板,与中国古代军中行进乐高度吻合。
“这不是自然现象。”林默声音发紧,“是共振反馈。这片山体……记得那首歌。”
他们被迫停靠在一处废弃道班房避雨。刚下车,林默便掏出便携式频谱仪,对准山体扫描。屏幕上立刻跳出异常数据:地下三百米深处,存在一个持续性的低频信号源,频率稳定在18。7赫兹??正是人类听觉边缘的次声波段,也是最容易引发集体情绪共鸣的“灵魂频率”。
“和腾冲古井的数据几乎一致。”苏瑶喃喃道,“难道……这些地方是连通的?”
林默没说话,只是缓缓打开地图,在贵州与云南交界的几处红点之间画了一条线。那轨迹竟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重合,沿途每一站,都标注着“战乱”“迁徙”“祭祀”等字样。
“我爸说的‘声源残留’,可能根本不是比喻。”他低声说,“而是真实存在的能量场。每一次大规模情感爆发??战争、灾难、离别??都会在地质层留下‘声痕’。就像地震留下断层,我们的悲欢也刻进了大地。”
话音未落,屋内那台老旧收音机突然自动开启,沙沙作响后,传出一个苍老却坚定的声音:
“这里是回声电台临时转播点,坐标滇西边境,海拔2340米。今晨六时十七分,腾冲甘露寺遗址地下井道发生结构性塌陷,初步判断与近期频繁的地磁扰动有关。据现场村民描述,塌陷前曾听到井底传出广播声,内容为1944年滇西反攻战役期间,国民政府战地电台最后一段播报……重复,这不是幻觉。”
林默浑身一震。
1944年,正是中国远征军收复腾冲之年。那一战,万余将士阵亡,尸骨埋于焦土之下。而战地电台的最后一句话,据史料记载是:“我们仍在坚守,请祖国听见。”
“它醒了。”苏瑶握住他的手,“那口井,真的在回应。”
两人当即决定改道直奔塌陷现场。山路泥泞,车行艰难,直到深夜才抵达甘露寺遗址。寺庙早已倾颓,只剩半堵残墙矗立在风雨中。而在其后院,一口直径约两米的古井赫然裸露??原本被石板封死的井口,如今裂开一道jagged的缝隙,像大地张开的嘴。
几名当地村民围在一旁,手持火把,神情敬畏。
“不能靠近。”一位白发老人拦住他们,“井里有魂,昨晚就开始响了。先是风声,потом??俄语?不对,是缅语?反正听不懂的话,夹着中文播报,一遍又一遍。我们放了绳子下去,结果……”
他颤抖着递过一段麻绳。林默接过一看,绳身上布满细密划痕,排列成规律的凹凸纹路,宛如某种盲文。
苏瑶迅速取出放大镜观察片刻,倒吸一口冷气:“这不是普通磨损……这是摩斯电码的物理拓印!”
林默立即对照解码表翻译:
DEEPSIGNALREPEATING
LOCATION:TENGCHONGWELL
FREQUENCYLOCKEDTO19。44HZ
TRANSMITRESPONSE?WEARESTILLHERE
“频率锁定在19。44赫兹……”林默喃喃,“1944年……他们用这种方式标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