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葬明1644 > 第148章 开荤(第2页)

第148章 开荤(第2页)

但,韩复心说,如果我韩某人要的,就是不安安分分,老老实实的吴老七呢?

而且,要是防城营、义勇营那些不安安分分,老老实实的人,都能够跳出来,凑到一块,那就再好不过了。

吴老七这才哪到哪?

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不再给众人讨论这个问题的机会,韩复直接向着张维桢问道:“如今首要之事,在于守城,而守城无外乎人和物资这两条。勤务的差事由丁总管和含章先生负责,丁总管在外,含章先生在内。方才我叫吴大人发动城中百姓守

城,叫人守城,银子暂且不说,饭总归是要管的,本官不做让人自带干粮的事情。只是如此一来,城中粮食够不够用,怎么用,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含章先生,你且说说。”

张维桢放下捋着山羊胡的手,不慌不忙地说道:

“自大人单骑招抚光化之后,我襄樊营便从谷城、襄京、宜城等处,筹措调派了数千石的粮食屯于光化,加之光化原先亦有存粮,粮食之事暂且不必发愁。

“只是城中人手不足,如今守城的除第一、第二两个千总司之外,就只有新勇营、义勇营和防城营这些人。”

“城中发动起来的那些百姓,在城上丢丢石头还行,根本没法出城浪战,一旦贼人开始攻城,恐怕除第一、第二司之外,其他人作用也相当有限。偏生光化此城,算不得坚城,城既不高,沟也不深,此是当下可忧之处。”

听完张师爷的话,宋继祖难得插口道:“大人,俺之前带人丈量过的,这光化城城周五里多,城墙都是夯土包青砖的,下面基座宽两丈多,上面是一丈有余,墙高两丈五尺,墙上有垛口一千一百多个,城下壕沟宽两丈,深一

丈二尺。和咱们襄阳比起来,确实不算是大城。”

谁说人家宋老总是吉祥物了?

光是宋继祖这份踏踏实实办差的功夫,就足见他这个襄樊第一营官,确实是称职且优秀的。

韩复颔首道:“继祖差事办的扎实,有心了。按照崇祯以来各地守城的战例来看,大城未必就有优势,小城有时也更好防守。只是光化这城墙,确实矮了些,云梯一架,别人几步就能爬到城头,这点必须要尤其注意。白天时

要不停地的派人出城邀战,破坏贼人攻城的准备。晚间之时,各营官、千总、哨总都要分片亲自带队巡夜,防止敌人偷城。”

韩科长前世的时候去过西安和南京的城墙,西安城墙普遍高度在12至14米的样子,也就是4丈左右,而南京城墙则比较夸张,他记得当时展板上写的是普遍高度在12米到24米之间。

这些城墙正是明朝时候修建的。

可惜的是,这个时代的西安府和应天府韩复都没去过,没办法实地比较一下古今的差别。

但襄阳城的城墙他是相当熟悉的,襄阳城从面积上来讲,比光化大了一圈,城墙也高了不少,大体上和西安府差不多,都是高四丈左右。

相比之下,光化这两丈多,只有六七米高的城墙,确实不够看的。

这点高度,韩复怀疑掘子营里面的人,在没干扰的情况下,搞不好都能徒手上墙了。

虽然说南京、北京那些城墙高大的城池,该被攻破还是被攻破,但城墙太矮,无疑大大的降低了攻城登城的难度。

“大人,我新勇营虽不是正式的战兵,但接受两月以上正式操练的,也有千人左右,是可以当正式战兵所用,野地浪战确实差些??主要是没经过实战??但用以守城,绝无半点问题。”叶崇训也插口说道。

这是在回应刚才张维桢的话。

张维桢把新勇营和义勇营、防城营,乃至城中组织起来的社兵、乡兵相提并论,让叶崇训心中有些不快,必须要解释一下。

“嗯,新勇营亦是我襄樊儿郎,与防城营等,不可一概而论。”

韩复先是点头认可了叶崇训的话,随后又向着张维桢说道:“不过含章先生方才所说,也不无道理。在城中组织社兵、乡兵之事,虽是由吴大人主理,但吴大人的事多,还需要含章先生多多费心,有事可多与继祖商量,亦可

直接来找本官。”

张维桢听懂了韩再兴的意思,就是要夺吴大人的权呗。

这事他得心应手。

捋着山羊胡,笑眯眯的答应了下来。

双方就守城的细节讨论了一阵子,各自划分了责任区,从今日开始,宋继祖、冯山、叶崇训这三人,每天至少要有一个在城头值夜,防止遇到突发情况,找不到拿主意的人。

张维桢负责组织社兵,并安排城中百姓、流民制作草帘、滚木、投石等守城用的器械,同时负责勤务保障工作。

冯山是总镇抚,当仁不让地承担起维持秩序,保障军纪、肃清奸细的任务。

叶崇训襄赞韩复处理全营的事务,并分管新勇营的工作,同时负责联系义勇营和防城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