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韩大人经常把“统战”二字挂在嘴边,叶崇训本来还有点担心,大人在秋季战事结束后,会过于的在意统战,在意名声,而放开了接收流民。
那肯定会拖累全营方方面面的工作的。
但还好,自家大人始终保持着清醒。
“自十月以来,北地接连有我大顺与清廷接战的消息,听闻如今清廷纠集十数万大军,正欲寇潼关而入三秦之地。战事如何,实难逆料,不过我等亦需早做预备。崇训你要一面大肆招募新勇,另外也要善加利用各地投奔来的
豪强兵马,以期快速形成战力。”韩复又吩咐道。
“大人说的是。”叶崇训说道:“卑职还有一事要说与大人知道,如今新勇营又负责招募新勇,又负责招募地方豪强,此等之事繁复琐碎,牵扯了营中大量精力物力和人力。实则新勇营乃是襄樊营的预备营头,职责乃是为襄樊
营补充输送合格堪用之正兵,这是新勇营本职所在。卑职愚见,似乎可将招募、训练之事分开,新勇营今后就只负责训练,招募兵马之事,可另有专人任之。”
招、训、战三者分离,也是韩复一直在思考和想要推进的事情。
现在战斗方面是独立了出来,但招训还是一体进行,这其实不仅不利于提高效率,而且容易使得负责此方面的主官做大,形成山头和派系。
明朝时考生往往将主持考试的官员称为座师,并由此形成紧密的政治盟友的关系。
韩复可不希望,襄樊营里也出现这种情况。
实际上,韩复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郧阳的时候还专门做过实验,用非新勇营出身的文书、中下级军官、宣教队成员组成各个小组,在郧阳等地征募新勇,工作其实也完成的很好。
在相关的流程和标准都已经非常成熟的情况下,征兵工作由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崇训所提此条甚好,能想到这一点,可见是用了心的。”韩复斟酌着说道:“元旦以后,新勇营、中军衙门,以及从战斗部队中抽调些人手出来,成立个征兵处,归中军衙门直领,专门负责征募新勇之事。”
“大人明鉴。”叶崇训复又拱了拱手。
韩复点了点头,换上一副笑容,又关心起了叶崇训的个人生活问题。
原先桃叶渡的三个小队长里,宋继祖老实稳重,虽然勤勉忠诚,但确实资质平平,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
冯山能力倒是有,但也许是职责使然,总是一副冷冷冰冰,心思很重的样子;
只有第三小队的小队长叶崇训,最有韩复想象中的那种职业军人的样子,智商和情商都很在线。
襄樊营建制以来,虽然一直没有领兵打仗,但那是因为他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职责。
这三个小队长里,韩复最喜欢的其实还是叶崇训。
宋继祖不仅脚程快,在娶媳妇生孩子这件事,也是三个小队长里最快的,早早就娶了婆姨,播了种,到明年开春,就能升级当爹了。
上次被韩复敲打过以后,冯山也纳了一房小妾,说是原先某个大户家的闺女,花了二十两银子。
吃喜酒的时候韩复也去捧场了,新娘子长得确实不赖。
惟有叶崇训一如既往地,落到了老三的位置,至今还处在“傻小子睡冷炕,全凭火力旺”的状态。
这倒不是叶崇训想要当“孤臣”,而是确实没顾得上。
韩科长也是当即表示,让叶崇训趁着过年这段时间,抓紧把组织上关心的个人生活问题给解决了。
为全军、全营,带头冲锋,做好表率。
站在一旁的魏大生满脸艳羡地看着,他倒不是艳羡叶崇训可能娶婆姨,以他魏大生的级别,也是可以娶婆姨的,这个用不着羡慕。
他羡慕的是叶崇训“圣眷正隆”,韩大人可从来没有这般和自己说话过啊。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