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战打完了,开始内斗了嘛。
结果立下不世之功的阿济格,一回到京师,就被多尔衮连番斥责,新账旧账一起算,拉起了清单,由亲王贬为了郡王。
看看,大将在外征战,立下天大的功劳,结果回京之后,不仅不褒奖,反而被夺了兵权,被贬斥了。
这个画风是不是也相当的熟悉?
所以,人家清廷高层不是不内斗,斗得也不可谓不激烈,但人家满清朝廷在斗的同时,始终能统筹全局,令行禁止,能维持朝廷绝对的权威。
最为重要的是,人家在战场上能打得?。
战场上能打得?,怎么斗都无所谓,一场胜仗,能解决百分之九十九的矛盾。
战场上打不赢,一切都是白搭。
斗不斗的其实没那么重要。
一句话,明末就像是一场无限制的吃鸡大赛,菜是原罪。
话说回来,有了阿济格拖拖拉拉,逗留不前,被朝廷申饬的前例在,豫亲王多铎应该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更不会节外生枝,去插手清剿”闯贼余孽”的事情。
大概率就是扫一眼战报,知道伏牛山那边有一伙尼堪兵马比较能打,然后“哦”一声就没有然后了。
接下来襄樊营的任务,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守住襄阳城,不受李自成或者阿济格的侵扰。
李自成的首要任务是跑路,而阿济格的首要任务是追击李自成。
只要自己能在襄阳扛住第一波的攻势,那么不论李自成还是阿济格,都没有功夫,没有兴趣在襄阳城下死磕。
除非阿济格想要被多尔衮下旨再斥责一次。
韩复人虽然还在鲁阳关,但心思已经飘到了襄阳。
襄阳能不能守住,能不能抗住第一波攻击,他心中实在没底。
阿济格八战八捷,撵的李自成十万大军到处跑的战绩,实在是太吓人了。
即便是分一支偏师出来,战斗力也是这个时代最为顶级的。
难啊!
到了晚上,韩复又去看望了受伤的士卒,罗长庚还在昏迷当中,情况不是很妙。
而多克敦情况则更加不妙,夜里铅毒发作,引发各种并发症,一命呜呼了。
死状相当之惨。
多克敦一死,让韩复相当可惜,要是他能活着回到襄阳,那宣传效果一定相当爆炸。
到了第二天拂晓,韩复是在睡梦中被孙守业叫醒的。
“大人,鞑子,外面好多鞑子!”
ps:求月票,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