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石玄清则是跟着冯山一起来的。
这位韩科长麾下的头号小弟,作为韩复的使者,前段时间陪着他那位大师姐去了玉虚宫一趟,任务是与玉虚宫提点,也就是石大胖的师父,白衣女道清蘅子的爹地玄真人通通气,吹吹风。
耳边颂声如潮,各种马屁一个接着一个的响亮,韩复面带微笑,很是矜持地伸手往下压了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之前有人说互称“同志”有点出戏,其实这个词古来有之,《纪效新书》里面就有。戚继光说他写的“束伍篇”非常重要,是“治兵之始”,不能省略,所谓“幸勿略焉,敢告同志”。这里同志的用法和后世一样,都是指志同道
合的人。而“革命”同样不是新词,意思和后世其实也没多大的区别。
见韩复这么说,张维桢他们又带头称颂起自家大人虚怀若谷,有古来名将之风。
哎呀,当领导的就是时时刻刻需要面临这方面的烦恼啊。
拍马屁的人太多了。
以前自己那个科室,满打满算也就小猫七八只,要是进来个零零后什么的,还说不鸟你就不鸟你,只要人家决定躺平,你还真没多少治他的法子。
哪像是现在,做了襄樊营都尉,皇帝老儿不及吾啊!
韩复表情淡然,心中却是美得很。
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主要是他也没有想到,北上讨贼的事情,峰回路转,一波三折,最终居然还真让自己打了一个胜仗!
虽然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但看目前的架势,此番北上的几次战斗加起来,襄樊营最少击毙了上百个鞑子。
那可都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真夷啊!
一战死了上百个真鞑子,清廷都要震怒的!
他韩复的大名,说不得十天半个月之后,就要明晃晃的出现在顺治、多尔衮的案头上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声动京华了。
最为关键的是,他这个抗清名将的名头,算是立起来了。
这个名头,对于那些什么都不想,一心就想要当汉奸的虫豸们来说,没什么卵用。
但是对那些不想剃头做奴才,但又不知该怎么办,不知要去哪里的文官武将们来说,就很有吸引力了。
远的不说,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伴随着左良玉、李自成的相继身亡,这两位大拿麾下,就有大量无家可归,无处可去的将领,徘徊在湖南湖北间,集体陷入到深深的迷惘之中。
这个时候,他韩再兴抗清名将的名头,就很有用处了。
所谓人的名,树的影,大伙既然不想剃头,又无处可去,还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那不如到襄樊营来,哥带你们打鞑子。
战绩可查的那一种!
不用担心名声传不出去,这一战必然会在中原、荆襄、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引起轰动的,再有《襄樊抄报》的推波助澜,很快,大江上下,将不会再有人不知他韩再兴的名号。
这样的场景,让韩复光是想想,就异常激动。
他正与张维桢、冯山等人大声谈笑,忽然听见远处的山上,传来阵阵欢呼声。
众人抬眼望去,只见十余支火把如长蛇一般,蜿蜒向下,往此处而来。
那长蛇一边游动,还一边大声的喊叫着什么。
马大利侧头凝神听了一会,忽然浑身一震,跳起来大声说道:“巴图死了,巴图死了!”
ps:求月票,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