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 > 第193章劝告23(第1页)

第193章劝告23(第1页)

伏云真人说完了这句话之后,牛饮一般,喝了一口茶,吃了一嘴的“茶叶”,随即将其啐在了茶碗里面。

没有察觉到这道童说话,于是更加不耐的说道:“问你呢,说话!”

吓的道童浑身一颤抖。

伏云。。。

冬至后的第七个凌晨,阳光如细针般刺破云层,洒在医院洁白的墙壁上。那抹蓝光只在一瞬闪过,便沉入婴儿眼底,像是星辰坠入深潭,无声无息。护士低头记录时,并未察觉体温计上的水银柱微微震颤了一下,仿佛被某种无形之物轻轻触碰。

星芽的第一声啼哭很轻,不像寻常新生儿那样撕心裂肺,倒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一缕风铃声,清越而温柔。母亲将她抱入怀中,指尖抚过她额前柔软的胎发,忽然觉得胸口一热??不是疼痛,也不是激动,而是一种久别重逢般的熟悉感,仿佛这孩子本就该回到她身边,只是迟到了太久。

“星芽。”她又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声音低得只有自己听见,“你终于来了。”

窗外,朝阳正缓缓爬升,雪地反射出金红交错的光晕,像是一场静默的庆典正在大地之上铺展。而在千里之外的村庄里,念霜才刚刚睁开眼。

屋内炉火未熄,艾草燃烧后的余香仍萦绕梁间。她起身推开木门,雪已停了,天地一片澄净。远处山脊线上,几只乌鸦掠空而过,翅膀划开晨雾,留下一道道短暂的痕迹。她望着那方向,忽然抬手摸了摸颈间的鼓槌吊坠??它不再冰冷,反而透着一丝温润的搏动,如同心跳。

她知道,那一夜的鼓声没有白费。

背上行囊,她踏雪而出。脚印一行行延伸向村外小路,每一步都踩碎薄冰下的暗流回响。邻村不远,步行不过半日,但她走得极慢,像是在等什么人追上来。途中经过一座断桥,桥下河水封冻,冰面裂纹纵横,竟隐隐拼出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她驻足片刻,从怀中取出《共感录》,翻到空白页的第一页。

笔是用老槐树根削成的,墨则是昨夜灯笼烧尽后收集的灰烬调制而成。她提笔写下:

>**第一课:如何让死者开口说话。**

不是教条,不是咒语,而是最朴素的提醒:

“当你唱傩戏时,不要想着表演。你要相信,台下坐着的不只是活人。那些你记得的名字,哪怕从未谋面,也会循声而来。他们不需言语,只需存在。而你的声音,就是他们的呼吸。”

写完这段,她合上书,继续前行。

抵达邻村时已是正午。村口立着一块残碑,上面字迹风化难辨,唯有底部刻着一行小字:“壬寅年,亡者名录”。念霜伸手摩挲那凹痕,忽觉指尖微麻,似有无数细小的记忆顺着皮肤渗入血脉。她没多言,径直走向村中祠堂。

这里原是个废弃的学堂,如今临时改作排练场。十几个少年早已等候多时,男女皆有,年纪最小的不过十岁,最大的已近二十。他们脸上带着好奇与敬畏交织的神情,目光齐刷刷落在她身上,尤其是她背后的鼓架和红袍。

“你们谁想学《赎》?”她问。

无人应答。不是犹豫,而是震撼于她的气场??那不是演员的光环,而是一个背负着太多名字的人所独有的沉重光芒。

最后是一个扎辫子的女孩举起手:“我想学。我奶奶去年走了,走之前一直在哼一段调子,我没记住……我想把它找回来。”

念霜看着她,点头:“好。那你先站到中间来。”

女孩依言上前。念霜从行囊中取出三块木牌,分别放在地上:因纽特女孩、小满、星芽。然后她盘膝坐下,轻敲鼓边,发出一声短促却不容忽视的“咚”。

“闭上眼睛。”她说,“现在,告诉我你最后一次见奶奶是什么时候。”

女孩颤抖着闭眼:“是冬天……她在灶台前煮姜汤,说要给我驱寒。后来我就睡着了。再醒来,她已经不在了。”

“你还记得她的味道吗?”

“有艾草味,还有……一点点樟脑丸的气息。”

念霜缓缓加大鼓点节奏,低吟起一段未曾公开的副调:

>“灶火熄了,碗还温着,

>老人坐在门槛上看雪,

>她不说冷,也不说累,

>只把名字缝进衣角线头里……”

歌声一起,祠堂内的空气骤然凝滞。有人感到肩头一沉,似有人轻轻搭手;有人鼻尖闻到熟悉的烟火气;更有那女孩突然抽泣起来,喃喃道:“奶奶……是你吗?”

念霜不停歌,也不答话,只是将鼓点越敲越密,直至整座屋子仿佛都在共振。忽然,挂在墙角的一面旧铜镜泛起涟漪般的波光,镜面浮现一道佝偻身影??正是那老人的模样!她嘴角微扬,抬手做了个掖被角的动作,随即消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