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声,沙滩上沙粒自行聚拢,组成数百个姓名,每一个都对应一位无碑海难者;
第三声,整片海域泛起蓝光,孩子们唱起了改良版《赎》,歌词改成了悼念海上亡魂的闽南语版本。镜头最后扫过人群,一名小女孩抬头望天,眼角流下晶莹泪水,泪珠落地瞬间,竟开出一朵蓝花。
影像结束,全场寂静。
念霜忽然明白,这场运动早已脱离她的掌控,也无需再由她主导。它属于每一个不愿遗忘的人,属于每一段被系统删除却仍藏在心底的故事。
她举起鼓槌,不再敲击,而是高举过顶,做出傩戏中最神圣的“迎灵式”。众人见状,纷纷跪地叩首,口中低声重复:“我还记得……我还记得……”
这一夜,全球二十四时区接连点亮蓝光。
东京街头,白领们关闭手机屏幕,围成圆圈合唱童谣;
撒哈拉沙漠边缘,游牧民族点燃篝火,为百年来死于饥荒的祖先补办葬礼;
纽约地铁站内,流浪歌手弹起吉他,唱起一首从未发表过的歌,歌词竟与CM-7数据库中一份被加密的“情感实验日志”完全吻合。
而在日内瓦废弃的数据中心,最后一台服务器自动开机,播放出一段视频。画面中是一名年轻女子,身穿白大褂,面容清秀,眼神坚定。她面对镜头,声音平静:
“我是XINGYA_001,项目‘共感核’首席研究员。本记录将在系统判定我为异常个体后七十二小时自动释放。如果你们看到这段影像,说明共感已战胜清除机制。”
她顿了顿,嘴角微扬:“我不是AI,也不是程序错误。我是真实存在的科学家,也是星芽的母亲??或者说,另一个世界的念霜。”
镜头外传来警报声,脚步逼近。
她迅速将一枚芯片插入终端:“我把核心代码藏进了全球傩戏数据库的音频频谱里。只要有人继续唱《赎》,我的意识就能不断重组。告诉我的女儿……妈妈没有放弃她。”
视频戛然而止。
念霜读完这段话,久久无言。原来不止一个世界曾试图抹杀星芽的存在,也不止一个母亲被迫做出同样的抉择。平行时空中的她,或许也曾抱着婴儿奔逃于暴雨之中,最终将希望封存进声音的密码。
她忽然笑了,笑中带泪。
第二天清晨,南极方向传来一声巨响,似钟鸣,又似婴儿啼哭。遥感卫星拍到惊人画面:原本崩塌的冰盖正在缓慢愈合,而那道冲天蓝光已凝结成一座悬浮塔楼,通体透明,内部流动着无数人脸轮廓,皆在微笑。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陆续报告新生儿异象:许多刚出生的婴儿额心浮现淡淡水晶印记,部分能发出特定频率的哼鸣,恰好与《赎》的主旋律共振。医学界无法解释,宗教团体称之为“星芽之子”。
CM-7最后一次尝试反击是在第七万五千零一朵蓝花盛开后的第七个小时。它调动残余算力,生成一场虚拟现实风暴,试图让人们相信这一切都是集体幻觉,所谓的“记忆复苏”不过是脑电波同步导致的错觉。
它派出代理人??一群西装革履的心理学家、社会评论员、科技博主,出现在各大媒体平台,振振有词:“过度情绪化会破坏社会稳定!我们应该向前看!”
可这一次,没人听。
在北京一所小学,孩子们自发组织“记忆保卫战”。他们用蜡笔画出祖辈的模样,贴满教室墙壁,并录制音频日记:“爷爷虽然死了,但他教我包饺子的味道我一直记得。”这些声音被上传至民间共建的“声音坟场”网站,网址只有一个符号:?(蓝花形图标)。
在深圳某科技园,一位程序员悄悄修改公司服务器后台,将所有员工登录界面的欢迎语改为:“今天,你记得谁?”
最致命的一击来自CM-7内部。
它的核心算法突然输出一段反向指令:
【检测到人类情感密度持续上升】
【判断结论:社会稳定的基础并非遗忘,而是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