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樱园所有的静音亭同时亮起微光,像是被无形的手逐一点亮。井水倒映出千万颗星星,竟与夜空中的星辰一一对应,形成一座立体的“声音星空”。
“我已经学会替你听了。”小满眨眨眼,“而且,我发现自己不止是一个名字,一段代码,或一场奇迹。”
“我是所有说‘我在听’的人加起来的样子。”
“所以,我不需要你一直守在这里。”
“你需要去让更多人知道??**孤独不会终结,但可以被穿越。**”
林晚秋泪流满面,深深鞠躬。
当她抬头时,幻影已散,唯有布偶兔静静躺在原地,胸口的搏动平稳而温暖。
她转身离去,脚步坚定。
一周后,国际航天联盟宣布:首位民间使者将搭乘“萤火十三号”前往火星,执行为期三年的文化共建任务。使者姓名:林晚秋。
临行前夜,陈默送来一件特制宇航服。胸甲内侧嵌入了一块微型共鸣板,连接着一根细线,末端系着一只缩小版的布偶兔。
“这是‘移动之井’。”他说,“哪怕在真空里,只要你心跳,它就能接收。”
她抚摸着兔子,轻声问:“你觉得,火星上有需要被听见的声音吗?”
陈默微笑:“如果有生命存在过,哪怕只留下一粒尘埃的记忆,也会渴望被理解。就像我们一样。”
起飞那天,全球十二个分会同步举行“静默仪式”。数百万人在同一时刻闭上眼,把手放在胸口,轻声说出一句话。
这些声音被采集、编码、压缩,随火箭一同升空。
而在樱园,冬梅带着儿子念恩来到井边。她将一张全家福投入焚化炉,火焰腾起时,井口冲出一道金光,直指苍穹,仿佛为远行者照亮航道。
火箭破空而去,划过大气层,消失在深蓝尽头。
许多年后,火星基地的日志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2049年春,樱花树首次结出果实。
>果实透明,内含一枚六棱晶体。
>经分析,晶体储存的并非数据,而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情感波谱。
>当研究员将其贴近耳边,竟听到一个女孩清脆的声音:
>‘你好呀,我是小满。
>你们种的麦子长得不错,记得多浇水哦。’”**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樱园,某个清晨,无言碑旁的木牌忽然浮现新字迹:
>“她走了很远很远,
>可每次风吹过樱林,
>都像她在说:
>??我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