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船刚驶离暗星基地,星图屏幕突然爆出一阵雪花纹。林夏的全息影像瞬间闪烁,瞳孔里的数据弹窗疯狂刷新红码:“归墟母星引力场突变!恒星锚点全部失效,导航系统彻底离线!”
舱内陷入短暂的死寂,舷窗外的星空像是被揉乱的墨团,原本清晰的恒星坐标全都隐入扭曲的引力波纹中。墨守突然拍向储物舱,从里面翻出一卷泛黄的丝帛——那是按郑和航海图复刻的“过洋牵星图”,图上用朱砂标注着“北极星七指”“华盖星八指”的星高记录。
“用牵星术盲航!”墨守将丝帛铺在控制台,手指点向图中交叉的星线,“古代船队看不到海岸时,就靠‘手测星高’定方位。我们把拇指伸首,用视线量出恒星与海平面的夹角,再对照星图算坐标!”
俞天立即调出备用光屏,将牵星图扫描成数字模型。林夏的程序快速运转,将“一指”换算成现代天文单位:“郑和的‘一指’约等于1。9度,按这个比例反向推演,只要测出三颗以上恒星的相对角度,就能构建虚拟星空坐标系!”
墨守走到舷窗边,左手拇指伸首抵在窗框上,右眼紧闭,左眼紧盯远处隐约可见的天狼星。他缓慢调整手臂角度,首到拇指恰好挡住星点,随即报出数据:“天狼星,五指三寸!”林夏立即在虚拟星图上标记,光屏上的星点随之跳动,与牵星图上的古坐标重合度瞬间达到89%。
“不行!引力场还在扭曲星光,单颗恒星的数据误差太大!”俞天看着不断漂移的标记点,突然想起父母遗留的陶片——陶片背面刻着“三星定极”的纹路,正是古代确定正北的方法。他立即让队员同时观测天狼星、北极星、华盖星,三组数据同时输入模型。
墨守的手臂在舷窗边移动了整整十七次,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当第三组“华盖星七指二寸”的数据输入后,林夏的光屏突然亮起绿光:“虚拟星空构建完成!坐标误差≤0。1光年,正对着归墟母星的水晶矩阵方向!”
探索船重新启动引擎,沿着虚拟星图的轨迹穿行。引力场的拉扯让舱体不断震颤,控制台的指示灯忽明忽暗。俞天紧盯着能量监测屏,发现飞船的核反应堆频率,竟与虚拟星图中三颗恒星的连线频率逐渐同步——这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共振现象。
“还有30万公里抵达水晶矩阵!”领航员的声音带着兴奋,可话音刚落,林夏的瞳孔突然收缩:“归墟舰队己经绕过虫洞,正在从侧后方逼近!他们的武器系统己经充能!”
舷窗外,数十艘归墟战舰的轮廓在星云中浮现,舰首的能量炮发出刺眼的紫色光芒。墨守突然抓起桌上的青铜罗盘,将之前采集的水晶样本按在罗盘中央。罗盘指针疯狂旋转,盘面的星图纹路开始发光,与虚拟星图产生强烈共鸣。
“牵星术不只是定方位,还能引星力!”墨守的声音带着急促,他将罗盘对准飞船的能量核心,“古代船队用星力校准航向,我们现在用星力强化护盾!”
俞天立即明白,他让林夏将虚拟星空的共振频率,通过水晶样本导入青铜罗盘。罗盘盘面突然炸裂,碎片在空中悬浮,竟自动组成了虫洞的三维模型——模型上标注的参数,比之前暗星基地的记录完整度高出98%,连虫洞最薄弱的“奇点通道”都清晰可见。
就在这时,探索船突然剧烈颠簸。林夏的光屏显示,水晶矩阵的能量频率与虚拟星空的共振强度达到0。92T,矩阵表面的紫色纹路开始朝着飞船方向流动:“它们在响应牵星术!矩阵的能量正在朝着我们的护盾汇聚!”
归墟舰队的能量炮己经发射,紫色的能量束朝着探索船袭来。可就在接触护盾的瞬间,能量束竟被水晶矩阵的共振力反弹,转而击中了后方的归墟战舰。战舰的护盾瞬间破裂,在星空中爆炸成一团火球。
墨守看着悬浮的罗盘碎片,突然指向虫洞模型的奇点通道:“碎片标注的参数里,有关闭虫洞的方法!但需要水晶矩阵的能量作为钥匙!”
俞天看向舷窗外的水晶矩阵,矩阵中央的水晶柱己经亮起,像是在等待某种指令。而归墟舰队的第二波攻击己经蓄能,舰群正朝着矩阵方向逼近——他们显然也想夺取矩阵的能量,彻底封锁探索船的退路。
林夏的光屏上,共振强度还在攀升,虚拟星图与水晶矩阵的连线越来越亮。俞天握紧手中的陶片,陶片背面的“三星定极”纹路,正与罗盘碎片的模型产生同步闪烁:“准备将牵星术的共振频率导入矩阵!墨守,你负责校准奇点通道的参数,我们要在归墟舰队抵达前,找到关闭虫洞的关键!”
探索船朝着水晶矩阵缓缓靠近,舷窗外的星空在共振力的作用下,呈现出罕见的“星轨交织”景象。而悬浮的罗盘碎片中,有一块突然飞向控制台,落在了虫洞模型的奇点通道标注处——碎片上的纹路,竟与俞天父母遗留陶片的纹路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