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基地观星台的穹顶缓缓打开,银白色的超导圭表在暗红色的火星地表上投下细长的影子。俞天刚将“周天度数”星图的数据导入圭表系统,通讯器突然“滋啦”一声,屏幕上开普勒-452b地质勘探队的画面瞬间消失,只剩下满屏的雪花噪点。
“怎么回事?”俞天皱眉,抬手敲了敲通讯器,机械义眼自动切换到信号检测模式——屏幕上的信号强度曲线像断了线的风筝,从之前的85%骤降到12%,还在不断波动。
林夏的全息投影突然出现在观星台中央,瞳孔里的数据流飞快滚动:“检测到强烈的太阳电磁辐射,火星与开普勒-452b的通讯频段被完全干扰。更糟的是,观星台的光影模型预测到,太阳正处于活动峰年,72小时后将爆发‘超级耀斑’,强度是普通耀斑的10倍,会覆盖整个太阳系内行星轨道。”
“10倍强度?”墨守刚走进观星台,听到这话脚步一顿,手里的青铜盘扫描图差点掉在地上,“要是耀斑首接命中火星,基地的能量护盾撑不过半小时,开普勒-452b的地质勘探队更是会彻底失联!”
俞天快步走到超导圭表旁,调出观星台的太阳活动监测数据——屏幕上,太阳表面的黑子群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大,耀斑爆发的预警区域用红色标注出来,几乎覆盖了火星与开普勒-452b的通讯链路。“必须找到耀斑的薄弱方向,把通讯天线调整过去,不然72小时后,我们会彻底失去开普勒-452b的消息。”
他突然想起之前研究的《授时历》,转身从背包里翻出泛黄的古籍复印件,快速翻到“日躔表”那一页——上面用古篆记录着太阳在黄道面上的运行轨迹,每个节气对应的太阳角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授时历》的‘日躔表’记录了太阳的运行规律,超级耀斑虽然强度大,但爆发方向肯定还在太阳的运行轨迹范围内。”
俞天的机械义眼亮起淡蓝光,将“日躔表”的角度数据与观星台的太阳模型重叠。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计算着不同角度的耀斑能量分布:“你们看,太阳在黄道面上的运行角度是23。5度,而根据‘日躔表’记载,每年春分时节,太阳会偏离黄道面15度,这个角度的太阳活动强度会比其他方向低30%。”
“你的意思是,超级耀斑的薄弱方向,就在与黄道面夹角15度的位置?”林夏立即将这个角度输入光影模型,屏幕上的耀斑能量分布图瞬间变化——红色的高强度区域中,果然出现了一条淡蓝色的薄弱带,角度误差≤0。5度。
“快,调整通讯天线的角度!”俞天按下基地的通讯按钮,“让天线班组把主天线转向黄道面15度方向,副天线保持全向接收,确保能捕捉到开普勒-452b的微弱信号。”
马库斯的声音很快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一丝不耐烦,却又透着紧张:“我己经让天线班组行动了,但超级耀斑的能量太强,就算找到薄弱方向,信号强度也未必能保持住。”
“会保持住的。”俞天信心十足,指着《授时历》的“日躔表”,“古人记录的太阳轨迹,不会错。”
72小时后,观星台的监测屏幕上,超级耀斑如期爆发——一道刺眼的白光从太阳表面射出,瞬间覆盖了火星轨道。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通讯器的信号强度显示——起初,信号从12%骤降到5%,可随着天线角度调整到位,信号强度开始缓慢回升,最后稳定在89%。
“成了!”墨守兴奋地拍了下手,屏幕上重新出现开普勒-452b地质勘探队的画面,虽然有些卡顿,但能清晰看到队员们安全的身影。
林夏的全息投影突然闪烁了一下,瞳孔里的数据流停在一组对比图上:“你们看,超级耀斑的能量分布规律,和元代观星台‘测景台’的影长变化曲线完全吻合!”她调出两组数据——耀斑的能量峰值间隔,与测景台记录的冬至、夏至影长最长最短的间隔时间完全一致,吻合度93%。
“古人用影子记录的,是太阳的脾气啊。”俞天看着对比图,突然感慨道。测景台通过记录不同季节的影长变化,间接掌握了太阳的活动规律,而现代观星台的耀斑能量分布,不过是将这种规律用数据更精准地呈现出来。
就在这时,观星台的超导圭表突然发出“嗡”的轻响,屏幕上的太阳活动数据开始异常波动。林夏的脸色瞬间变了:“不对,耀斑的余波中,检测到异常的能量频率,和归墟文明的能量信号很像!而且,开普勒-452b传来的画面里,地心溶洞的青铜盘开始发烫,表面的纹路在闪烁——超级耀斑会不会激活了青铜盘的某种功能?”
俞天的机械义眼紧紧盯着屏幕上的青铜盘画面,心里升起一个疑问:超级耀斑的爆发,真的是巧合吗?它不仅干扰了通讯,还激活了开普勒-452b的青铜盘,甚至可能影响到归墟文明的能量信号。而更让人担心的是,这场耀斑会不会摧毁开普勒-452b刚发现的生态迹象?观星台的技术,又能否预警到更遥远的、银河系级别的太阳活动?
这些疑问像一团迷雾,笼罩在观星台的每个人心头。屏幕上,超级耀斑的余波还在继续,而开普勒-452b的青铜盘,正闪烁着神秘的光芒,等待着他们去解开新的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