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朝廷内外互相猜疑,渡口和巡逻都很严密,殷仲堪用斜纹绢写信,藏在箭杆里,合上箭头涂上漆,通过庾楷送给王恭。王恭打开信,绢上的文字歪歪扭扭,己经分不清是殷仲堪的亲笔,怀疑是庾楷伪造的,而且认为殷仲堪去年己经失约没来,这次肯定不会行动,于是提前起兵。司马刘牢之劝谏说:“将军您是国家的大舅,会稽王是天子的叔父。会稽王又在朝中掌权,之前为了您杀了他所宠爱的王国宝、王绪,又给您送来了王的书信,他对您的让步己经很多了。最近他提拔任用的人,虽然不尽如人意,也不是大的过失。割庾楷的西个郡给王愉,对将军您有什么损失呢!晋阳起兵(指地方对抗中央)的事,难道能多次发动吗!”王恭不听,上奏章请求讨伐王愉、司马尚之兄弟。
司马道子派人劝说庾楷:“过去我待你,恩情就像骨肉一样,帐中的宴饮,系结衣带的誓言,可以说是很亲近了。你现在抛弃旧交,结交新的援手,忘记王恭过去对你的欺辱了吗!如果想投靠他做他的臣子,让王恭得势,他一定会认为你是反复无常的人,怎么肯深深亲近信任你!到时候自身都难保,何况富贵呢!”庾楷发怒说:“王恭过去赴先帝陵墓,相王(司马道子)担忧害怕没办法,我知道事情紧急,立刻率兵赶到,王恭才不敢动手。去年的事,我也是待命行动。我侍奉相王,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相王不能抗拒王恭,反而杀了王国宝和王绪,从那以后,谁还敢再为相王尽力呢!我庾楷实在不能拿全家百口人的性命帮别人去屠杀消灭。”当时庾楷己经响应了王恭的檄文,正在征集士兵马匹。使者回去后,朝廷忧虑恐惧,内外戒严。
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对司马道子说:“以前不讨伐王恭,所以才有今天的灾难。现在如果再顺从他的要求,那么太宰(司马道子)的灾祸就到了。”司马道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把所有事情都交给司马元显,自己只是每天喝得大醉。司马元显聪明机警,略微涉猎文辞义理,志向气节果敢锐利,把国家的安危当作自己的责任。依附他的人,说司马元显英明神武,有晋明帝的风范。
殷仲堪听说王恭起兵,自己因为去年失约,于是率兵赶快出发。殷仲堪一向不熟悉带兵打仗,把军事全交给南郡相杨佺期兄弟,让杨佺期率领五千水军作为前锋,桓玄紧随其后,殷仲堪率领两万士兵,陆续顺江而下。杨佺期自认为他的先祖从汉代太尉杨震到他父亲杨亮,九代都因才能品德著名,为自己的门第感到骄傲,认为江南没有比得上的。有人把他和王珣相比,杨佺期还心怀怨恨。而当时的名流因为他家族很晚才过江,婚姻和仕途都不合乎士族标准,杨佺期和哥哥杨广、弟弟杨思平、堂弟杨孜敬都性格粗犷,常常被排挤压制。杨佺期常常慷慨激昂、咬牙切齿,想借机会发泄自己的志向,所以也赞成殷仲堪的计谋。
八月,杨佺期、桓玄突然到达湓口。王愉没有防备,惊慌地逃到临川,桓玄派偏军追上抓住了他。
燕国任命河间公慕容熙为侍中、车骑大将军、中领军、司隶校尉,城阳公慕容元为卫将军。慕容元是慕容宝的儿子。又任命刘忠为左将军,张豪为后将军,都赐姓慕容氏。李旱为中常侍、辅国将军,卫双为前将军,张顺为镇西将军、昌黎尹,张真为右将军;都封为公爵。
乙亥日,燕国步兵校尉马勤等人谋反,被处死;事情牵连到骠骑将军高阳公慕容崇、慕容崇的弟弟东平公慕容澄,都被赐死。
宁朔将军邓启方、南阳太守闾丘羡率领两万士兵攻打南燕,与南燕中军将军慕容法、抚军将军和在管城交战,邓启方等人兵败,单人匹马逃脱。
魏王拓跋珪命令有关部门划定京城地区的疆界,标明道路里程,统一权衡标准,审定度量单位;派使者巡视各郡国,举报不守法的地方长官,亲自考察后进行罢免或提升。
九月辛卯日,朝廷加授会稽王司马道子黄钺,任命世子司马元显为征讨都督,派卫将军王珣、右将军谢琰率兵讨伐王恭,谯王司马尚之率兵讨伐庾楷。
乙未日,燕国任命东阳公慕容根为尚书令,张通为左仆射,卫伦为右仆射,慕容豪为幽州刺史,镇守肥如。
己亥日,谯王司马尚之在牛渚大败庾楷,庾楷单人匹马投奔桓玄。会稽王司马道子任命司马尚之为豫州刺史,他的弟弟司马恢之为骠骑司马、丹杨尹,司马允之为吴国内史,司马休之为襄城太守,各自拥有兵马作为自己的援助。乙巳日,桓玄在白石大败官军。桓玄与杨佺期进军到横江,司马尚之退走,司马恢之所率领的水军全军覆没。丙午日,司马道子驻扎在中堂,司马元显守卫石头城,己酉日,王珣守卫北郊,谢琰驻扎在宣阳门,防备叛军。
王恭一向凭借才能和门第轻视别人,杀了王国宝后,自认为威风无人能挡,倚仗刘牢之作为爪牙却只把他当作普通的部将对待,刘牢之自负有才能,心怀深深的羞耻和怨恨。司马元显知道后,派庐江太守高素劝说刘牢之,让他背叛王恭,许诺事成之后把王恭的职位名号授给他;又把司马道子的书信送给刘牢之,向他陈述祸福。刘牢之对他的儿子刘敬宣说:“王恭过去受先帝大恩,现在是皇帝的舅舅,却不能辅佐王室,多次起兵向京城进军,我不能判断王恭的志向,事情成功的那天,他一定能屈居天子和相王之下吗?我想凭借国家的声威,以顺讨逆,怎么样?”刘敬宣说:“朝廷虽然没有周成王、周康王那样的美好政绩,也没有周幽王、周厉王那样的恶行;而王恭依仗他的兵权,轻视蔑视王室。父亲您与他既不是骨肉亲人,也没有君臣之义,虽然一起共事过一段时间,但心意不相投合,现在讨伐他,在情义上有什么不妥呢!”
王恭的参军何澹之知道了他们的阴谋,把这事告诉了王恭。王恭因为何澹之一向和刘牢之有矛盾,不相信。于是设酒宴请刘牢之,在众人面前拜他为兄长,把精锐的士兵和坚固的铠甲都配给他,让他率领帐下督颜延作为前锋。刘牢之到了竹里,斩杀颜延投降朝廷;派刘敬宣和他的女婿东莞太守高雅之回去袭击王恭。王恭正在出城阅兵,刘敬宣指挥骑兵横向冲击,王恭的军队溃散。王恭将要进城,高雅之己经关闭了城门。王恭单人匹马逃到曲阿,他一向不熟悉骑马,大腿上磨出了疮。曲阿人殷确是王恭过去的部下,用船载着王恭,准备投奔桓玄,到了长塘湖,被人告发,抓获了王恭,送到京城,在倪塘斩首。王恭临刑前,还整理胡须鬓发,神色自若,对执行死刑的人说:“我错在轻信别人,所以到了这一步,推究我的本心,难道不是忠于国家吗!只希望百代之后有人知道有个王恭罢了。”他的子弟和党羽都被处死。朝廷任命刘牢之为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晋陵诸军事,代替王恭。
没多久,杨佺期、桓玄率军抵达石头城,殷仲堪也到了芜湖。司马元显从竹里快马赶回京城,派丹杨尹王恺等人征发京城里的几万百姓占据石头城抵抗。杨佺期、桓玄等人上奏章为王恭辩白,要求诛杀刘牢之。刘牢之率领北府军快马赶到京城,驻扎在新亭。杨佺期、桓玄看到这情况,吓得变了脸色,把军队撤回蔡洲。朝廷不清楚西边叛军的虚实,而殷仲堪等人带着几万兵马,布满了京城郊外,朝廷内外都被逼迫得忧心忡忡。
左卫将军桓修是桓冲的儿子,他对司马道子说:“西边的军队可以通过劝说让他们解散,我知道其中的内情。殷仲堪、桓玄等人,之前全靠王恭,现在王恭己经败亡,西边的军队肯定沮丧恐慌。要是现在用重利引诱桓玄和杨佺期,这两人心里必定高兴;桓玄能牵制殷仲堪,还能让杨佺期倒戈,去对付殷仲堪。”司马道子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征召郗恢回朝当尚书,让杨佺期代替郗恢担任都督梁、雍、秦三州诸军事、雍州刺史。任命桓修为荆州刺史,暂时带领左卫的文武官员去镇守,又命令刘牢之带一千人护送他。把殷仲堪贬为广州刺史,派殷仲堪的叔父太常殷茂去宣布诏令,命令殷仲堪撤军。
张骧的儿子张超聚集了三千多家百姓占据南皮,自称乌桓王,在各郡抢劫掠夺。魏王拓跋珪命令庾岳去讨伐他。
杨轨驻扎在廉川,招收夷族和汉族百姓,手下的人达到一万多。王乞基对杨轨说:“秃发氏有才能,兵力又强盛,而且是我原来的君主,不如去归顺他。”杨轨于是派使者向西平王秃发乌孤投降。不久,杨轨被羌人首领梁饥打败,向西逃到亻零海,袭击乙弗鲜卑并占据了那里的地盘。秃发乌孤对大臣们说:“杨轨、王乞基来归顺我,你们不赶快去救援,让他们被羌人打败,我心里很愧疚啊。”平西将军浑屯说:“梁饥没有长远的谋略,一仗就能把他活捉。”
梁饥进攻西平,西平人田玄明抓住太守郭幸,自己取而代之,抵抗梁饥,还派儿子去秃发乌孤那里当人质。秃发乌孤想去救援西平,大臣们害怕梁饥兵力强盛,大多对此表示怀疑。左司马赵振说:“杨轨刚战败,吕氏正强大,洪池以北的地方,不能指望了。岭南的五个郡,或许可以夺取。大王如果没有开拓疆土的志向,我就不说什么了;如果想治理天下,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要是让羌人占领了西平,汉族和夷族都会震动,这对我们不利啊。”秃发乌孤高兴地说:“我也想趁这个时机建立功业,怎么能守在这偏僻的山谷里呢!”于是对大臣们说:“梁饥要是占领了西平,据守山河,就没办法再控制他了。梁饥虽然勇猛,但军队纪律不严,容易打败。”于是进军攻打梁饥,把他打得大败。梁饥撤退到龙支堡驻扎。秃发乌孤进军攻打,攻下了龙支堡,梁饥单人匹马逃到浇河,秃发乌孤的军队俘虏和斩杀了几万人,任命田玄明为西平内史。乐都太守田瑶、湟河太守张裯、浇河太守王稚都献出郡城投降,岭南的几万落羌人、胡人都归附了秃发乌孤。
西秦王乞伏乾归派秦州牧乞伏益州、武卫将军慕兀、冠军将军翟瑁率领两万骑兵讨伐吐谷浑。
冬季十月癸酉日,燕国的大臣们又一次请求慕容盛称帝,丙子日,长乐王慕容盛才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尊奉皇后段氏为皇太后,太妃丁氏为献庄皇后。当初,兰汗掌权的时候,慕容盛跟着燕主慕容宝出逃,兰妃侍奉丁后更加恭敬。到兰汗被诛杀时,慕容盛因为兰妃是兰汗的女儿,按罪应当连坐,想杀了她;丁后因为兰妃有保全自己的功劳,坚决劝阻,兰妃才得以幸免,但最终也没被立为皇后。
朝廷大赦天下。
殷仲堪收到诏书,非常愤怒,催促桓玄、杨佺期进军。桓玄等人对朝廷的任命很满意,想接受,却又犹豫不决。殷仲堪听说后,立刻从芜湖往南撤军,派使者告诉蔡洲的士兵们说:“你们要是不各自解散回家,我回到江陵,就把你们剩下的家人全都杀了。”杨佺期的部将刘系率领两千人先回去了。桓玄等人非常害怕,慌忙向西撤军,追到寻阳才赶上殷仲堪。殷仲堪己经失去了职位,只能依靠桓玄等人作为援助,桓玄等人也需要殷仲堪的兵力,虽然他们心里互相猜疑,但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联合起来。于是他们用子弟互相作为人质,壬午日,在寻阳结盟,都不接受朝廷的命令,联合上奏章为王恭辩白,要求诛杀刘牢之和谯王司马尚之,同时申诉殷仲堪没有罪过,却唯独被降职贬黜。朝廷非常害怕他们,京城内外一片骚动。于是又撤销了对桓修的任命,把荆州还给殷仲堪,用温和的诏书安慰他,以求和解,殷仲堪等人才接受了诏书。御史中丞江绩上奏弹劾桓修只替自己打算,误导朝廷,朝廷下诏免去了桓修的官职。
当初,桓玄在荆州的时候,行为放纵蛮横。殷仲堪的亲信都劝他杀了桓玄,殷仲堪没有听从。到了寻阳,殷仲堪凭借桓玄的声望和地位,推举他为盟主,桓玄因此更加傲慢自大。杨佺期为人骄横勇猛,桓玄常常把他当作出身低微的人来对待。杨佺期非常怨恨,暗中劝殷仲堪说桓玄最终会成为祸患,请求在祭坛那里袭击他。殷仲堪顾忌杨佺期兄弟勇猛,担心杀了桓玄之后,没办法控制他们,就苦苦劝阻了杨佺期。之后,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镇所。桓玄也知道杨佺期的计谋,心里有了除掉杨佺期的想法,于是驻扎在夏口,引荐始安太守济阴人卞范之当长史,把他当作主要的谋士。这时,朝廷的诏书唯独没有赦免庾楷,桓玄任命庾楷为武昌太守。
当初,郗恢为朝廷抵抗西边的军队,桓玄还没得到江州的时候,想夺取郗恢的雍州,让郗恢去当广州刺史。郗恢听说后,很害怕,向众人询问对策,众人都说:“要是杨佺期来,谁还能不努力抵抗;但如果是桓玄来,恐怕很难和他对抗。”不久,郗恢听说杨佺期代替了自己,就和闾丘羡谋划出兵抵抗。杨佺期听说后,声称桓玄要进入沔水,让自己当先锋。郗恢的部下相信了这话,听到风声就溃散了,郗恢请求投降。杨佺期进入雍州府衙,杀了闾丘羡,放郗恢回京城,郗恢到了杨口,殷仲堪暗中派人杀了他和他的西个儿子,谎称是被各蛮族杀的。
西秦的乞伏益州和吐谷浑王视罴在度周川交战,视罴大败,逃到白兰山据守,派儿子宕岂去西秦当人质求和,西秦王乞伏乾归把宗室的女子嫁给了宕岂。
后凉的建武将军李鸾献出兴城,向秃发乌孤投降。
十一月,朝廷任命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征虏将军司马元显为中领军,领军将军王雅为尚书左仆射。
辛亥日,魏王拓跋珪命令尚书吏部郎邓渊制定官制,协调音律,仪曹郎清河人董谧制定礼仪,三公郎王德制定法令,太史令晁崇考察天象,吏部尚书崔宏总揽全局并进行裁定,把这些作为永久的制度。邓渊是邓羌的孙子。
杨轨、王乞基率领几千户百姓主动归顺西平王秃发乌孤。
十二月己丑日,魏王拓跋珪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兴。命令朝廷和民间都要束起头发戴上帽子;追尊远祖毛以下的二十七人都为皇帝;给六世祖力微加谥号为神元皇帝,庙号始祖;祖父什翼犍为昭成皇帝,庙号高祖;父亲寔为献神明皇帝。魏国过去的习俗是,初夏祭祀上天和东庙,仲夏率领众人去阴山躲避霜灾,初秋在西郊祭祀上天。到这时,开始依照古代的制度,制定祭祀天地、宗庙和朝会的礼仪音乐,但只有初夏祭祀上天是拓跋珪亲自去,其他的大多由有关官员代劳。又采纳崔宏的建议,自称是黄帝的后代,以土德称王。把六州二十二郡的地方长官、豪强两千家迁到代都,东边到代郡,西边到善无,南边到阴馆,北边到参合,都作为京城管辖的地区,京城之外的西方、西维设置八部师进行监管。
己亥日,燕国幽州刺史慕容豪、尚书左仆射张通、昌黎尹张顺因谋反罪被诛杀。
当初,琅邪人孙泰向钱唐人杜子恭学习妖术,士人百姓很多都信奉他。王珣厌恶他,把孙泰流放到广州。王雅向晋孝武帝推荐孙泰,说他懂得养生之道,孝武帝把孙泰召回,逐渐升官到新安太守。孙泰知道晋朝的气数将要终结,趁着王恭叛乱,以讨伐王恭为名,招收聚合兵众,聚集的财物多达亿万,三吴地区的人很多都追随他。有见识的人都担心他会作乱,但因为中领军司马元显和他关系很好,没人敢说。会稽内史谢輶揭发了他的阴谋,己酉日,会稽王司马道子让司马元显诱杀了孙泰,连同他的六个儿子。孙泰哥哥的儿子孙恩逃到海上,愚昧的百姓还认为孙泰像蝉脱壳一样没有死去,到海上给孙恩提供资助。孙恩于是聚集逃亡的人,得到一百多人,谋划报仇。
西平王秃发乌孤改称武威王。
这一年,杨盛派使者归附北魏,北魏任命杨盛为仇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