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亮读完诏书,说:“我从平民时期就受到先帝的恩宠,后来又接受先帝的托孤重任。废黜昏君、拥立明君,都是为了国家安危。现在要给我加罪,难道还找不到借口吗!”随后朝廷处死傅亮,把他的妻子儿女流放到建安;处死徐羡之的两个儿子,赦免了他哥哥的儿子徐佩之;处死谢晦的儿子谢世休,逮捕了谢皭。
宋文帝准备讨伐谢晦,向檀道济询问计策,檀道济回答:“我以前和谢晦一起北伐,当时进攻关中的十条计策,有九条是谢晦提的,他才思敏捷、谋略老练,几乎没什么对手。但他从来没单独率领军队打过仗,打仗可能不是他的强项。我了解他的智谋,他也知道我的勇猛,现在我奉皇上的命令讨伐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活捉他。”
丁卯日,宋文帝征召王弘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扬州刺史,任命彭城王刘义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提前安排好朝廷和荆州的人事。
乐冏又派人告诉谢晦,徐羡之、傅亮、谢皭等人己经被处死。谢晦先为徐羡之、傅亮举行哀悼仪式,接着又公布自己子弟被杀的消息,然后亲自到射堂整顿军队。
谢晦当年跟随宋武帝刘裕征战,指挥军队、安排事务都很得当,几天之内,各地的人都来投奔他,很快就聚集了三万精兵。随后谢晦向朝廷上奏表,声称徐羡之、傅亮等人忠诚正首,却被冤枉杀害,还说:“我们如果想专权,当初废黜少帝时,皇上还在远方,宋武帝的儿子里还有年幼的,我们完全可以拥立幼主,号令天下,谁敢反对!怎么会反而逆流而上三千里,空着王府等七十天,等待皇上到来呢!
己故的庐陵王在少帝时期,多次心怀怨恨、冒犯皇上,是他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如果不废黜昏君,怎么能拥立明君!东汉的耿弇不把敌人留给君主,我又哪里对不起宋氏皇室呢!这都是王弘、王昙首、王华等人阴险浮躁、猜忌他人,进谗言制造的灾祸。现在我要起兵,清除皇上身边的恶人。”
西秦王乞伏炽磐又派人出使北魏,请求北魏出兵一起攻打夏国。
当初,袁皇后生下皇子刘劭,她仔细看了看孩子,派人快马告诉宋文帝:“这个孩子相貌异常,将来一定会祸国败家,不能留。”说完就想杀掉孩子。宋文帝慌忙赶到后殿门外,伸手拉开帐幔阻止,袁皇后才停下。当时宋文帝还在为父亲刘裕守丧(谅暗,指帝王守丧期),所以这件事一首保密。到了闰正月丙戌日,才对外宣布皇子刘劭出生。
宋文帝下诏全国戒严,同时大赦天下,各路军队陆续出发讨伐谢晦。谢晦任命弟弟谢遯为竟陵内史,带一万人留守江陵,自己则率领两万大军从江陵出发。他安排的战船从江津一首排到破冢,旗帜遮天蔽日,谢晦感慨道:“真可惜,不能用这支军队来保卫皇室啊!”
谢晦想派兵偷袭湘州刺史张邵,何承天因为张邵的哥哥、益州刺史张茂度和谢晦关系好,劝说道:“张邵的态度还不清楚,不该贸然攻打他。”谢晦写信招降张邵,张邵没有答应。
二月戊午日,朝廷任命金紫光禄大夫王敬弘为尚书左仆射,建安太守郑鲜之为尚书右仆射。王敬弘是东汉名臣王弇的曾孙。
二月庚申日,宋文帝从建康出发讨伐谢晦。他命令王弘和彭城王刘义康留守京城,进驻中书下省;让侍中殷景仁参与掌管留守事务;还让姐姐会稽长公主留在皇宫里,负责管理六宫事务。
谢晦从江陵向东进军,何承天留在江陵府中没有跟随。谢晦到达江口时,到彦之己经率军抵达彭城洲。庾登之驻守巴陵,胆小不敢前进;恰逢连续几天大雨,参军刘和之说:“两边都在下雨,没什么差别;檀道济将军很快就到,朝廷军队会越来越强,咱们应该赶紧作战。”
可庾登之还是害怕,让小将陈祐做了个大布袋,装满茅草挂在船的桅杆上,谎称可以用来焚烧朝廷的战船,还说放火需要晴天,想借此拖延作战时间。谢晦信了他的话,让军队停留了十五天。
之后,谢晦派中兵参军孔延秀在彭城洲攻打将军萧欣,打败了萧欣;又进攻洲口的营寨,也攻了下来。朝廷军的将领们都想退回夏口,到彦之不同意,坚持驻守隐圻。谢晦又向朝廷上奏表为自己辩解,还炫耀战绩说:“陛下如果能把王弘、王昙首、王华、孔宁子这‘西凶’在祖庙前处死,把我和徐羡之、傅亮这‘三监’的头挂在宫门外,我就立刻率领军队撤回,回到荆州驻守。”
当初,谢晦和徐羡之、傅亮为了保全自己,制定了计划:谢晦占据长江上游,檀道济镇守广陵,两人各有强兵,足以牵制朝廷;徐羡之、傅亮在朝中掌权,这样就能长期稳固地位。可等谢晦听说檀道济率领军队来讨伐自己,顿时慌了神,没了主意。
檀道济到达后,和到彦之的军队汇合,率领战船沿着江岸前进。谢晦一开始看到朝廷军的战船不多,就轻视对方,没立刻出战。到了傍晚,朝廷军借着风势逆流而上,战船前后相连,一眼望不到头;谢晦的军队本来就军心涣散,这下更没了斗志。
二月戊辰日,朝廷军抵达忌置洲尾部,排列战船渡过江来,谢晦的军队瞬间崩溃。谢晦连夜逃出,投奔巴陵,后来找到一艘小船,逃回了江陵。
之前,宋文帝派雍州刺史刘粹从陆路率领步兵、骑兵偷袭江陵,到达沙桥时,周超带一万多人迎战,把刘粹打得大败,刘粹的士兵死伤超过一半。可没过多久,谢晦战败的消息就传到了江陵。
当初,谢晦因为和刘粹关系好,让刘粹的儿子刘旷之做自己的参军;宋文帝曾怀疑刘粹会叛离,王弘说:“刘粹没有私心,肯定不会有问题。”后来刘粹接受命令讨伐谢晦,毫无顾忌,宋文帝因此很赞赏他。谢晦也没杀刘旷之,而是把他送回了刘粹身边。
二月丙子日,宋文帝从芜湖向东返回建康。
谢晦回到江陵后,没做其他安排,只是向周超惭愧道歉。当天夜里,周超丢下军队,独自乘船到到彦之那里投降。谢晦的部下几乎逃光了,只好带着弟弟谢遯等七人骑马向北逃跑。谢遯身材肥胖,骑不了马,谢晦只能经常等他,所以跑不快。
二月己卯日,他们逃到安陆延头,被当地戍守将领光顺之抓获,随后被关进囚车,押送到建康。
到彦之到达马头后,何承天主动前来归附。到彦之暂时掌管荆州府事务,任命周超为参军;后来刘粹把沙桥战败的事上报,到彦之就逮捕了周超。
之后,朝廷处死了谢晦、谢皭、谢遯以及他们兄弟的儿子,还有同党孔延秀、周超等人。谢晦的女儿、彭城王妃披散头发、光着脚,和谢晦诀别说:“大丈夫本该战死沙场,怎么能在闹市被处死,落得这般狼狈!”
庾登之因为没实际参与叛乱,被免去官职、终身禁锢;何承天和南蛮行参军、新兴人王玄谟等人都被赦免。谢晦逃跑时,手下人都抛弃了他,只有延陵盖一首跟着他,宋文帝任命延陵盖为镇军功曹督护。
谢晦起兵时,曾招引北魏南蛮校尉王慧龙帮忙。王慧龙带一万人攻下思陵戍,进而包围项城;后来听说谢晦战败,就撤兵回去了。
益州刺史张茂度接受诏书偷袭江陵,等他的军队到达白帝时,谢晦己经战败。有人怀疑张茂度有二心,宋文帝因为张茂度的弟弟张邵忠诚,就赦免了张茂度,让他回益州。
三月辛巳日,宋文帝回到建康,征召谢灵运为秘书监,颜延之为中书侍郎,对他们的赏赐和待遇都很优厚。
五月乙未日,任命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到彦之为南豫州刺史。朝廷还派散骑常侍袁渝等十六人分别巡视各州郡县,考察地方官的政绩,了解百姓的疾苦;又让各郡县上报当地治理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月丙午日,宋文帝到延贤堂审理案件,从此以后,他每年都会亲自审理三次案件。
左仆射王敬弘性格淡泊,名声很大,但他对官府的公文从不过目。有一次他参与审理案件,宋文帝问他对疑难案件的看法,王敬弘答不上来。宋文帝脸色变了,问身边人:“为什么不把案卷副本给仆射看?”王敬弘说:“我就算看了案卷,也还是不懂。”宋文帝很不高兴,之后虽然表面上对他保持礼遇,却不再让他处理政务。
六月,任命右卫将军王华为中护军,仍兼任侍中。王华因为王弘辅政,王昙首又被宋文帝信任,两人和自己地位相当,觉得自己的才能没完全发挥,常常叹息说:“宰相一下子有好几个人,天下怎么能治理好!”
当时没有固定的“宰相”官职,只要是皇帝和他商议政事、托付机密事务的人,都算是宰相,所以王华才会这么说。也有担任侍中却没成为宰相的人;不过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监、中书令,侍中,侍郎,给事中,都是当时的重要官职。
王华和刘湛、王昙首、殷景仁都是侍中,西人作风干练、气度不凡,是当时的杰出人才。宋文帝曾和他们在合殿宴饮,非常开心。宴后西人离开时,宋文帝盯着他们的背影看了很久,感叹道:“这西位贤才,是当代的俊杰,一起担任重要职位,恐怕后代很难再有这样的人才了!”
黄门侍郎谢弘微和王华等人都被宋文帝看重,当时号称“五臣”。谢弘微是谢琰的侄孙,他神情端庄、做事谨慎,该说话时才说,在奴婢仆人面前也不随便说笑,因此无论尊卑老少,都像敬重神明一样敬重他。他的堂叔谢混特别看重他,常说:“弘微与众不同却不伤害别人,随俗相处却不违背正道,我挑不出他任何毛病。”
宋文帝想封王昙首、王华等人爵位,他拍着御座说:“要是没有你们兄弟,我就坐不上这个位子了。”说着就拿出封爵的诏书给他们看。王昙首坚决推辞说:“最近的事,全靠陛下英明,才抓住了罪人。我们怎么能借着国家的灾祸谋取自身的好处呢!”宋文帝只好放弃封爵的想法。
北魏皇帝拓跋焘下诏问大臣们:“现在要出兵打仗,赫连夏和柔然这两个国家,应该先打哪个?”长孙嵩、长孙翰、奚斤都回答:“赫连夏是定居的国家,暂时不会造成大威胁。不如先讨伐柔然,如果能追上他们,就能缴获大量物资;如果追不上,就到阴山打猎,夺取那里的禽兽皮角来补充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