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巴第平原的冬季,寒气裹挟着阿尔卑斯山麓的湿冷,沉沉地压在了米兰城上空。哥特式大教堂的尖顶顽强地刺破铅灰色的云层,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的玻璃穹顶下依旧人流穿梭,但在这份表面的繁华之下,这座刚刚从奥地利统治下挣脱不久的古老巨城,却深藏着新生的阵痛与旧日的伤疤。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的马车碾过湿漉漉的鹅卵石街道,车轮声在略显沉寂的广场上回荡,显得格外清晰。他巡视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站——伦巴第的心脏,米兰。
此前在撒丁本土(都灵、热那亚)的“简略巡视”近乎走过场。那里是统一党的铁盘和大本营,工业机器轰鸣,政策推行顺畅,官员执行力强。他只需稍作提点,确保这些“优等生”不因身处后方而懈怠即可。但米兰不同,这里是新收复的土地,奥地利统治的痕迹尚未完全清除,社会的撕裂、经济的创伤、民众的复杂心态,构成了一个远比北方复杂得多的局面。
亚历山德罗的“三样”手术刀,再次精准落下:
最差点:城西北,原奥地利驻军营地附近形成的巨大贫民窟——“泥沼区”。这里是战争创伤、难民涌入、底层无业者聚集的毒瘤。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简陋的窝棚如同肮脏的蘑菇丛生。治安极度混乱,盗窃、抢劫、帮派火并时有发生。伤寒和霍乱如同幽灵般徘徊。新成立的米兰市政厅对此束手无策,甚至避之不及。这里是王国统治力最薄弱、民众怨气最深、反统一势力(亲奥残余、无政府主义者)最易滋生的温床。
一般点:米兰新成立的王国地方法院。建筑尚可(征用原奥地利总督府部分房间),但问题堆积如山:法官严重不足(原奥地利体系法官大部分被清洗或不敢任用,撒丁派来的法官不熟悉本地情况),案件积压严重(大量涉及财产纠纷、战时损失赔偿、原奥地利资产归属),程序混乱,效率低下。民众对司法公正和效率的质疑声日益高涨。
最好点:米兰城东,由科斯塔集团主导投资、整合了部分原奥地利遗留军工设施和本地金属加工厂后新建的“科斯塔-伦巴第联合钢铁与机械公司”。巨大的厂房拔地而起,高炉喷吐着浓烟,蒸汽机的轰鸣昼夜不息。这里吸纳了数千名本地工人(包括部分经过培训的原贫民窟青壮),生产着铁轨、机床部件甚至部分军工订单,成为米兰乃至伦巴第战后复苏最耀眼的工业引擎。
亚历山德罗的巡视,拒绝了一切浮华的欢迎仪式和地方豪绅的宴请。他首先一头扎进了“泥沼区”。刺鼻的气味和绝望的眼神包围着他。阿尔贝托带着一队精悍的黑水队员寸步不离,警惕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阴暗的角落。亚历山德罗走进一个挤着十几口人的窝棚,询问他们的生活、困难、对王国的期望。得到的回答充满了饥饿、疾病和对未来的迷茫。
“部长大人,奥地利人走了,可我们……还是活不下去啊……”一个抱着生病婴儿的妇女泣不成声。
“工作,我们需要工作、面包。”几个衣衫褴褛的青年在人群后喊道,眼神中充满了不甘和一丝危险的火苗。
亚历山德罗脸色凝重。他当场召见了负责该区域的市政官员和警察局长,语气冰冷如刀:“泥沼区,必须在三个月内看到根本性改变。”
“第一,卫生。调集工程队,铺设简易排污管道,建立垃圾集中清运点,发放消毒药品。王国卫生部特派专员明日就到,指导防疫。再发生大规模疫病,你们自己进去住。”
“第二,治安。警察局增派双倍人手,由黑水安保协助(阿尔贝托微微颔首),进行彻底的地毯式清查。打击帮派,收缴武器,设立固定岗哨。我要看到犯罪率下降七成。”
“第三,生存。”他指向那几个喊话的青年,“由科斯塔-伦巴第联合工厂牵头,联合本地其他工厂,立即启动‘曙光计划’。招募身体健康的贫民窟居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免费基础技能培训和纪律教育。合格者,优先录用进厂。培训期间,提供基本食宿。”
“第西,长远。王国财政部和米兰市政厅联合规划,选址建设廉租公寓,逐步迁移安置。资金来源,部分动用王国特别重建基金,部分由没收的部分亲奥顽固分子资产充抵。”
命令斩钉截铁,责任明确到人。在场的官员额头冒汗,连声称是。亚历山德罗知道,清除这颗毒瘤,是稳定米兰、赢得底层民心的关键一步,更是为统一党扎根扫清障碍。
在地方法院,亚历山德罗旁听了一场因房产归属引发的、冗长而混乱的庭审。他看到了法官的疲惫与无奈,看到了当事人眼中的焦灼与不信任。庭审结束后,他召集了所有法官和行政人员:“积案如山,效率低下,民众怨声载道。这不是伦巴第的问题,是王国司法体系在新区面临的普遍挑战。但挑战,必须克服。
方案:1。从都灵、热那亚抽调经验丰富的法官和书记官,组成‘支援团’,火速支援米兰。2。在米兰本地招募通晓法律、熟悉民情的知识分子(律师、学者),经王国司法部紧急培训后,担任‘特聘调解员’和‘预备法官助理’,协助处理简单案件和调解纠纷。3。简化部分非核心诉讼程序,推广‘速裁庭’。4。设立专门的‘战时财产纠纷仲裁委员会’,由王国财政部、内政部、地方公正人士联合组成,集中快速处理涉奥资产归属问题,减轻法院压力。
效率和公正。让民众看到王国的法律不是摆设,而是他们权利真正的守护者。”
离开法院时,亚历山德罗特意与几位等待开庭的普通市民交谈,倾听他们的诉求,承诺王国正在努力改善。这亲民的举动,被随行的《复兴报》记者(统一党喉舌)迅速记录下来。
在科斯塔-伦巴第联合工厂,亚历山德罗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巨大的车间里,机器轰鸣,钢花飞溅。穿着统一工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工厂经理自豪地介绍着产能、订单和工人的福利(比本地其他工厂高出近三成的工资、简单的医疗保障、工人夜校)。亚历山德罗当场宣布,集团将追加投资,扩大规模,并设立“伦巴第技术奖学金”,资助本地优秀青年进入都灵、热那亚的理工学院深造。
“这里,”亚历山德罗站在高炉前,指着热火朝天的车间,对陪同的本地官员、工商界代表和闻讯赶来的工人代表们大声说道,“就是伦巴第的未来,是统一带来的希望。王国需要强大的工业,工业需要稳定的市场和熟练的工人。科斯塔集团愿意扎根于此,与伦巴第共同成长。而你们,”他目光扫过那些充满希望的年轻工人面孔,“就是建设新意大利、新伦巴第的主力军。”
掌声雷动,工人们的眼中充满了光彩。亚历山德罗知道,这些工人及其家庭,将成为统一党在米兰最坚实、最热情的支持者。一天之内,他如同一台精密的手术仪器,精准地剖开了米兰的三大症结,并分别下了猛药。治理的艺术,在于同时面对泥沼与钢铁,并以绝对的意志力,将前者转化为后者。米兰这场硬仗,才刚刚开始。